我要做太孙第1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9/1347


此次出使,结合礼部和鸿胪寺的典籍,所初始的国家包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
“需大小船只两百余艘,大型宝船六十艘,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两万八千余人,历时一年……”
朱允熥看着眼圈发黑的几人,就知道他们这些天肯定不分昼夜的筹划,尽管自己与马和之前就提过下西洋的事,
可毕竟规模太大,规划起来当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553章
动心思的人===
“历时一年,不行,时间太长了!”
朱允熥一听要一年的时间顿时眉头微皱,显然有些不乐意了。
铁铉在一旁禀报道:“陛下,这次出海出使的国家众多,航程数万里,非有一年的时间不足以成行,而这也是船队所能做到的最短时间了……”
朱允熥道:“你说的朕都明白,可是这次下西洋除了要做贸易,扬我国威之外,还要阻止西洋诸国像倭奴国输送货物,这才是这次出使西洋的大事,
倭奴国南北之战马上就要开打了,虽然短时间之内恐怕分不出胜负,但总要未雨绸缪,所以宁可这次不走那么多国家,也要回来参与朝廷大事,
想个办法,缩短船队航行的里程和时间!”
几人对望了一眼,谁都听得出来在陛下的心目当中倭国之战才是最关注的,至于下西洋,也是为这个效力而已。
思索了一番,马和行礼道:“陛下,若是要节省时间,那可先派出联络之人,联系西洋各国统计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并且提前商议好价格,另外让他们准备好淡水粮食作为补充,
等大明的船队一到,就可以快速交割,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
铁铉在一旁皱眉道:“可是船上的官兵杂役等人也需要在陆地上休息,总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着吧……”
马和道:“也并非不能解决,这就需要挑选那些擅长海上做战的士卒,和熟悉海上的船工杂役,
这些人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有很多,他们从小生活在海边,能够适应海上环境。”
一旁的王义也附和道:“不错,我召集人马组成船队,往倭奴国运送货物的时候,几乎都是沿海渔民,他们从小在海边扑鱼,
最熟悉海上了,无论是驾船技术还是海上作战都十分精通,若是能找寻这样一般人出海,那会好很多……
而且也可以减少水土不服,和晕船不适应所导致的疫病……”
朱允熥赞许道:“王义这话说的不错,既然是船队要行经海上,那么就需要找能适应之人!若是一般旱鸭子上了船,先不说战力如何,单单是身体能不能承受就是個大问题……”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朱允熥吩咐道:“关于出海人员你们不必忧虑,我会让熟悉海战的大明水师出一部分士卒,另外那些船工、大夫、杂役等人也可从沿海卫所寻找,保证误不了你们的事!
你们只管做好计划,商议好如何行事,准备出海就事了!”
“是,臣等遵命,多谢陛下!”
等他们推下之后,朱允熥也陷入了沉思。
海上作战不比陆地,如果是在陆地上,那么大明可用的将领有很多,但是一涉及海战,就需要仔细思量了。
水上作战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廖永安和廖永忠两兄弟了。元至正十五年五月,廖永安率巢湖水军投靠朱元璋,此后屡立战功。
至正十七年随徐达收复宜兴,深入太湖时为吴将吕珍所败,被俘,在囚牢中逝世,死后,朱元璋为之痛哭,并亲自写文祭奠,配祭功臣庙。
跟随哥哥一同投靠朱元璋的廖永忠,英勇善战,跟随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
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作为南路军右副将,赢得夔州之战,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
参加鄱阳湖之战,战功卓著,得到朱元璋“功超群将。
只可惜洪武八年三月,坐罪赐死,谁是名将就此陨落。
“王忠,召越巂侯俞通渊入宫觐见!”
“是,奴婢遵命!”
过了一阵子,俞通渊在小太监的带领下,心怀忐忑蹑手蹑脚的进了谨身殿,跪地行礼道,“微臣俞通渊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
朱允熥停下了手中的笔,抬头道:“朕躬安,越巂侯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微臣多谢陛下……”小太监搬了锦凳,俞通渊便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朱允熥问道:“越巂侯,真听说你父兄都是水师名将,这些年你没有参与海战,不知可还熟悉?”
俞通渊赶紧行礼道:“陛下但有所命,微臣必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9/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