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1347


据《范子计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
书中说“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
这里的“密”应该是蜂蜜的“蜜”。蜜加热能变成炭。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
不过秦逵却是眉头紧皱,思想了一下说道:“殿下,如果是这样的配方,即便是燃烧也只不过是冒出一些火花罢了,即便是做出火药,又有何用呢?”
朱允熥并没有解释,而是问道:“硫磺芒硝的储量有多少?”
秦逵脸色一僵,随即说道:“殿下,硝石和硫磺的储备各三万斤……”
朱允熥不解的问道,“敢问秦尚书,为何如此之少?!”
秦逵解释说道:“殿下,硝石开采出来之后还需要经过熬制,大炮一发炮弹所需要消耗的硝,就需要经过很久的熬制,产量确实很低。”
“而且这些年朝廷不断用兵,所产出来的芒硝很快的就被消耗一空,所以根本就没有盈余,因此储量不多。”
秦逵说的乃是事实,因为熬制硝石确实是个苦差事。
大明兵部就专门设有熬硝营,专门从事熬硝和淋硝。
而易发炮弹所需要消耗的芒硝,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熬制出来,所以就有了“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的说法。
不过也不是真的那样夸张,一个人两三年才能熬制出来一发炮弹的芒硝,不过所需要的时日很久就是了。
“硫磺现在在主要是从铁矿之中提炼出来的,因为纯度不高,所以需要经过反复的提炼,才能除去杂质,加上消耗极大,所以储量不高……请殿下责罚!”
还有一点秦逵没有说,那就是硫磺在制作的环节对人伤害很大,一般官府都会让俘虏或者是重刑犯,去制作研磨。
不用几天时间,人的眼睛就会被熏得肿胀起来,制作的时日太久,甚至都有瞎掉的可能。
而制作木炭,也要研磨成为细粉,经过仔细研磨之后还要经过细网的筛子,成为极其细微的粉末状才可以使用。
所以火药的制作,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是非常不易的。
因此朱允熥也没有过多的苛责,而是嘱咐道:“接下来会用到大量的火药,工部在这方面要做好准备,
人手不够就把刑部和各地的囚犯拉出来,总之要确保有物可用。”
“微臣明白,请殿下放心,一定不耽误使用。”
送走了秦逵之后,朱允熥又吩咐张辅取些火药过来。
接着便来到户部的后院,找了个没人的僻静院子,开始他的实验。
张辅将硫磺、硫磺和木炭放在石桌上,有些担心的说道:“殿下,您莫非想要制作火药?”
“你们在一旁看着,不要打扰,有事会叫你们。”
朱允熥解开那三个油纸包,露出三种不同颜色。
瞿陶看看那些原料,又看看朱允,鼓足勇气说道:“殿下,这火药在配置的时候极为凶险,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爆炸,殿下万金之躯,还是不要涉险了。”
朱允熥摇摇头说道:“我只是把它们混合一下,又不是装进火炮里面,顶多就是起火罢了,又有什么打紧。”
火药爆炸也需要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面,否则就只能呲出来一点火花而已。
瞿陶依旧说道:“殿下如果执意如此,属下愿意代劳!请殿下吩咐如何制作即可。”
张辅也说道:“是啊殿下,哪怕出一点事,属下的脑袋都不够砍的,还请殿下不要涉嫌,属下愿意代劳!”
说着也不甘示弱,挽起袖子,就要开干。
“也好,那就让你们来吧!”
既然不用自己动手,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真要出点什么事,也有损自己储君的威严啊!
再者说了,现在还只是实验阶段,哪怕做的不成功,也是“助手”的责任!
殿下总是圣明名的,属下总是背锅的嘛。
否则要你做什么?
===第332章
一小步(求订阅求月票)===
“张辅,去拿一个精准的小秤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