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347


其他的皇孙年龄比较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可是让他意外的是三殿下朱允熥居然也在陛下的考虑范围之内!
三殿下……什么时候入得陛下的眼了?
可是他仍然很快的收拢了心思,想了想说道:“二殿下性格温和,知礼守法,虽然出生之时是以庶子身份而生,可是他母亲做了太子妃,子凭母贵成为嫡子,所以立二殿下也可。”
紧接着又说道:“三殿下嘛……在臣印象中性子弱了一些,不过他是太子嫡妻元妃所生,论身份更为正统尊贵。”
最后结论说道:“无论立哪位皇孙为太孙,都在于陛下乾纲独断,一言而决,臣等都无任何异议!”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神复杂的望着殿外。
朱元璋明白在自己不想立秦王朱樉为储君,以及不敢开“立贤”之先河,害怕朝廷结党,不愿皇族同室操戈血流成河的情况下,立太孙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立太孙朱元璋并不排斥,可问题是立哪一位。
一个谨守礼仪,心地仁慈,颇有谦谦君子的感觉。
一个同样心里仁德,手段高明,心思缜密,对待敌人出手狠辣。
二者都是懂得孝道之人,还真让人难以决断啊。
===第53章
大朝会===
“咚,咚,咚……”
厚重的钟声响彻在紫禁城的上空,负责宫城司钟的侍卫不紧不慢,又很有规律的舞动钟杵撞击着大钟。
朱元璋身穿暗黄色的龙袍,头戴黑色双翅翼善冠,坐在撵上眼睛微闭,由侍卫开路往奉天殿而去。
沿途的宫女太监立刻纷纷跪地,面俯于地,寂寂无声,不敢发出响动,更不敢抬头观看。
因为太子朱标的死,朱元璋已经很多天没有举行大朝会了,在历史中接连辍朝二十八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奉天殿里文武分列两旁,身穿朝服,手持朝笏以便向皇帝进言,各人按照各部官职大小站定,口中山呼万岁。
之前朱元璋不是坐在大殿里面,而是在奉天殿的门口处,而文武百官则是站在殿前的广场空地上。
这叫做“御门听政”。
这要是天气清爽风和日丽还倒罢了,可一年之中总有酷暑难当,总有疾风骤雨,也总有暴雪寒冬。
想一想群臣顶着炎炎烈日,忍着刺骨寒风,就得感叹洪武皇帝的臣子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过不知道何时群臣的奏对就挪到了大殿里面,当然了品级不高的官员是没有资格进入的。
“诸位爱卿,平身吧!”
朱元璋浑厚的声音响起,群臣这才依照礼仪,口中称道:“谢陛下!”,然后规规矩矩的站起身来。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兵部尚书茹瑺出列说道:“陛下,吏部掌管天下官吏的选拔授予、封赏勋爵、考核官员政绩,以甄别人才,辅佐陛下治国,不可谓之不重。”
“如今吏部尚书一职缺失,若是耽延日久,恐为不妥,臣恳请陛下早日任命。”
朱元璋点头说道:“着吏部给事中梁焕,暂且署理吏部一应事物。”
吏部给事中梁焕见好事找上门,自然十分欣喜,赶紧出列叩谢说道:“臣吏部给事中梁焕谢陛下隆恩!”
“平身吧!”
“谢陛下!”
朱元璋眼睛从众人脸上扫过,尤其是心里有鬼的官员,在朱元璋的注视之下越发显得心虚。
朱元璋知道,接下来肯定就有人要提议新立储君了,这是无法避免的。
这倒不是说提议的人有什么不良动机,而是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储君,百官才能够安定,才能杜绝诸位皇子里面别的想法。
可如果任由官员推举储君人选的话,那么马上朝堂之中就会热闹起来,官吏们会争先恐后的推举。
因为这就是从龙之功,将来新君继位就会把他们引为心腹,受到重用。
而没有提议的,则会被疏远,甚至会被排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