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9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0/1347


还有,让安南等国运送适合制造大船的巨木入京,剩下的各种材料,一律收集屯放,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让各地优秀的制船大匠入京,进入龙江船厂,所需物料从工部支取,钱财走户部!”
“是,奴婢遵命!”王忠回应道。
制作海船,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原材料的供应,一件东西缺少,剩下的环节就会受到延误。
而工匠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让他们入京参与制作和设计,这样进程才会加快。
朱允熥明白这个道理,“马和,你暂且带着工匠试制一艘,看看能否制作成功,能否抵抗得住海浪远行,缺什么东西就说,朝廷一定支持!”
马和大喜,跪地道:“多谢殿下!有殿下这般信任,海船一定能够制造成功,定当不负殿下所托!”
朱允熥道:“只要此船能够制好,你们全家就免去奴籍!所有工匠,官升一级,俸禄加倍!”
马和激动不已,“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奴婢多谢殿下!纵然拼得上性命,也不负殿下信任!”
此时对于大明来说,只要肯花大功夫在航海上,凭借着大明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足可以横行天下!
而在海上,与列国的贸易将会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
这些钱财就是放置在那里的一座座金山银库,等着自己往回搬啊!
到那个时候,还有哪个小国敢向大明呲牙咧嘴?
有位人物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宣扬仁义道德,人已怀柔,就能天长地久的建立友谊?
仁义如果没有枪炮作为支撑,就是一个笑话!
友谊如果没有武力作为保障,又怎么能够长久!
所以强大的海上力量,是朱允熥所向往的,他自然全力支持!
黄昏的时候,朱允熥在春和宫用饭。
不过今日所用的和平日有些不同,桌子上摆放了一只铜锅,r
/>
朱依微坐在桌子一侧,道:“你说请我用饭,原来是吃便炉呀,这不是秋冬季节吃了吗?”
火锅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称火锅为“骨董”,又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到了明代,就叫“便炉”。
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
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杨慎对出了下联,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
所以明代的时候,火锅已经是皇家常吃的了。
朱允熥笑着回答说道:“姐姐,夏天吃上一锅羊肉,再饮一壶冰镇的酸梅汤,甚是可口,而且我这……便炉可以平常的不同!”
“哦,难道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多说无益,姐姐一试便知!”
朱依微在宫女的服侍之下,吃了一口羊肉,入口顿觉辣味儿灼舌,细细的品了品,说道:“这味道……不像是辣姜,也不像是茱萸,没有辛味儿……,也不是胡椒和黄芥末……”
这到底是什么辣味儿?”
朱允熥高兴的说道:“姐姐吃不出来了吧,你再尝一尝,要是能猜出来我宫中的东西你随便拿!”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这可是你说的!”
朱允熥夹了一小碗羊肉,对一旁的赵明珠说道:“你也帮着郡主尝尝,无论谁尝得出来都算你们赢!”
“是,多谢殿下!”
赵明珠满心欢喜的接了过来,捧着碗站在一旁,小口吃了起来,心中顿时觉得非常甜蜜。
朱允熥早就在汤里面加入了辣椒,而辣椒的辣味儿,和其他那几种是有所不同的,只要仔细分辨就能够分辨得出来。
可朱依微从来没有吃过辣椒,自然不明白这是什么发出的味道。
而在谨身殿里用饭的朱元璋,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这辣味儿似乎有些不同,从哪儿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0/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