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第1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9/2835


尼克斯与凯尔特人的二番战,连带着尤因和桑普森的意气之争。
尤因不久前说,他是联盟第一中锋,能搞定桑普森。
经过媒体的添油加醋,尤因的话已经被传成“我是历史第一中锋,拉尔夫不值一提”。
现在的球员私底下并不是朋友,
所以很多时候,媒体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经过大半个月的检验,吉米·罗杰斯发现把桑普森视作唯一的进攻核心是不可靠的。
不是桑普森不可靠,
而是他无法营造出一个让伯德和托马斯都感觉到舒服,同时又以桑普森为核心的体系。
不能让那两位舒服,比赛就难赢。
所以罗杰斯堕落了,他既不肯回到K.C·琼斯时代,抱着路易留下的战术过活,也放弃了自己的理念,选择了最不需要动脑筋的“多巨头”打法。
这种打法并不稀奇,即进攻多点发起,篮球多点过渡,多点终结。由三巨头主导,其他绝大多数球员作为终结角色或者二次过渡,无球球员之间会有相互的掩护、空切和反跑,崇尚人动球动,实在不行了再三巨头出来解决问题。
面对这样的“多头进攻”,对手最怕的就是由球星带起了角色球员,最后两边的进攻都摁不住,被一波流带走。
所以对手必须做出选择,到底是包夹限制球星,让角色球员来终结?还是放球星单挑不让他带动队友。
如果是小球时代,那个角色球员三分命中率40%以上的多如狗的年代,遇见多巨头球队,无限换防,逼球星单挑,是唯一的选项。
而在1989年,路易的做法非常简单。伊赛亚·托马斯看起来至死都练不出一手30%以上的三分球了,所以防他,就放空两米防突破以示尊重。如果篮球来到伯德或者桑普森的手上,就放空托马斯以包夹另外两人以表示对另外两人的尊重。
绿军的二号位首发雷吉·刘易斯,实际上他是个足尺寸的三号位,但有伯德在,他想打首发只能打二号位。可是打二号位,他的投篮威胁一般,目前场均进0.1记三分,命中率26%,这种外线篮子打二号位,不放个三米狠狠尊重一下还等什么?
大球时代和小球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防守规则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小球时代,即使被放空的球员没三分威胁,拿到球往里杀,等待他的往往也是大海般空旷的禁区,而大球时代,没有防守三秒,内线可以在禁区筑巢,加上角色球员普遍射程不远,防守人也多半选择以拉开身位,拱卫禁区为主的站位。
所以被放空的人要么投篮,要么拿着球不干活,突进来?同样很难。
凯尔特人的进攻,尼克斯有足够的方案来预防,而尼克斯的进攻呢,绿军如何阻止?
尼克斯的首发:斯托克顿、米勒、威尔逊、麦克海尔、尤因,外线三人,都有一手33.5%以上的三分威胁,尤因和麦克海尔都能挡拆后拆开高位中投。
这种情况下,决定了凯尔特人只要放给他们空位,得到空位的人可以用投篮来惩罚对手。
不到几个回合,凯尔特人就放弃了这种策略,威尔逊打伤愈归来的伯德,非常轻松。因为伯德的防守已经成为摆设,速度太慢,完全跟不上。
刘易斯倒是防死了米勒,但这仍然不够。
下半场,老将约翰·朗神准的三分,为这场比赛带来悬念。
路易知道,朗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威胁。
他是凯尔特人外线最准的点,他的三分基本可以看作绿军在对阵尼克斯时,进攻的晴雨表,一旦他丧失了接球投篮的机会,凯尔特人的外线会少一个很重要的牵制点,他借伯德/桑普森挡拆之后跑位的战术威力也会大大减弱。
路易换罗德曼上场,作为全局扫荡者追着朗防守。
这么做的代价是给兰比尔各种投篮机会,尼克斯的其他人能轮转会尽量轮转,不能轮转就给他投。
兰比尔的投篮杀不死比赛,投进的那些球,都是尼克斯为防死朗而付出的必要代价。
比起打热火的那场比赛,尼克斯的防守强度大大增加。
第四节开局,米勒终于甩开刘易斯的防守,命中当晚第一记三分。
投进之后,他冲刘易斯咆哮道:“M的狗杂种,这就累了吗?再来追啊!”
米勒进完球,轮到安吉。
面对旧主,安吉手不软,续上了米勒的攻势。
然后是霍纳塞克,再是米勒,最后是本杰明·威尔逊。
他单挑伯德,连续胯下变向后晃过GOAT的重心,拔起,命中。
那一球,使分差来到两位数。
凯尔特人是下山的王者,他们仍然很强,怀有骄傲,伯德很快用单打威尔逊的2+1回应,桑普森与托马斯挡拆拆开后外线三分。
兰比尔和尤因的禁区肉搏引起了双方的冲突。
这是两队比赛里的保留节目,不起冲突,就好像少了醋的饺子,没那个味道。
一架打完,并未起到兰比尔所想的那种效果。
尤因的防守虽然强过桑普森,但进攻远远不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9/28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