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第2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4/2835


吉姆·巴斯过来汇报了之后的行程。
路易打发走了小巴斯,然后坐下来想今后的事情。
威尔逊和艾利斯融入得不错,皮彭再怎么反抗,结果都不会改变。
路易需要考虑的是今后他再次成为主教练的时候,要打造一支什么样的球队,为此,他需要把过去和现在的篮球比赛的风格的演变好好梳理一遍,并希望找到未来的方向。
------题外话------
呃对了,今天也是尤因的生日(这我倒是没想到啊),给他也比个心吧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洛城前途黯淡啊===
路易从未想过他会进行这样的工程——梳理过去40年职业篮球的比赛风格的演变,从而帮自己看清未来的道路。
路易将24秒进攻之前的时代,定为洪荒年代。
没有24秒的乔治·麦肯是超级巨星,而在24秒规则下,麦肯只是个不入流的中锋,这个规则对职业篮球有着怎么夸耀都不为过的积极影响。
1950-60年代,这十年间,职业篮球比赛简直可以算是“乱枪打鸟”,由于50年代的前五年每支球队最多只有一名黑人球员,所以NBA的比赛里会充斥着大量又慢又笨的白人球员在攻防两端各种xjb打的场景。
所以,像鲍勃·库西这样的球员才能脱颖而出,他的创造力,他的不看人传球,他的胯下运球,对当时的人来说就像2008年在电影院里看到《阿凡达》一样震撼。
由于存在着大量的低效进攻,NBA的命中率来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有很多现代球迷会对着库西职业生涯场均39%的命中率指指点点,但如果不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就无法得到真相。
真相就是,库西的命中率和同代人相比,已经属于平均水准之上的水平。
根据路易手上的数据,在那個十年间出场超过300场比赛的66名球员中,命中率最高的只有45%,而库西的命中率可以排在42。
如果把这个标准提升到500场,符合条件的就只有22名球员。
排名第一的尼尔·约翰斯顿只有44%的命中率,而库西排在第十五位。
进入六十年代,这一情况仍然没有好转,所谓的神投手们,命中率基本在37%-40%徘徊。
所以,那个时期的NBA的版本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能防守和抓篮板的巨人,就是赢球密码。
于是在50年代中后期,指环王和大北斗顺势而出,开启了堪称职业篮球黄金纪元的60年代。
因为角色球员的投篮命中率普遍低下,内线自然能抓到现代球员难以企及的篮板数,而拉塞尔又是个超模的存在。
虽然不是张伯伦那种超越时代的等级,但他在拥有历史顶尖的弹速和敏捷性的情况下,还有一手漂亮的传球,这让他在抓住篮板后还能用一传发动著名的波士顿快攻。
得内线者得天下就此成为NBA的金科玉律。
60年代既是职业篮球的第一段鼎盛时期,也是求索和变革的时期。
张伯伦将健身的概念带到了职业篮球。
贝勒是第一个在空中打球的球员。
大O让人意识到,黑人也可以成为杰出的控卫,而他的体型和全面性更为未来的悲剧师们留下了一张美丽的蓝图。
如果没有ABA的出现,在可见的未来,70年代的职业篮球会更加辉煌。
但多出一个职业联盟的代价就是分流天赋。
NBA稳扎稳打,没有像ABA那样无底线地砸钱引诱天才球员加盟。这也导致在70年代的前半段,NBA的天赋池急剧下跌。
在那个充斥着“唐和迪克”的白人的年代,职业篮球仿佛回到了乱枪打鸟的50年代。于是巨人的统治力越发明显,新生代的内线掌握了拉塞尔的策应,每个人都能传一手好球。
在那个堪称黑暗的年代,NBA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快攻时代。
然后,联盟合并,悲鸟出世,那只叫路易的蝴蝶开始带来一个又一个效应。
80年代的职业篮球可以分成三部分。
混乱的1980-1983,凯尔特人统治一切的1984-1987,以及尼克斯的崛起,从1988年起主宰联盟至今。
80年代的职业篮球可谓百花齐放,每支球队都在寻找着赢球密码。
没有人模仿凯尔特人,因为他们的强大并不在于开创了先进的战术体系,而是他们拥有伯德、桑普森和托马斯。
尼克斯的崛起真正为联盟其他球队找准了方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4/28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