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第8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7/2835


如果尼克斯就此失败,他们不会责怪,不会伤心,甚至不会有多大反应。毕竟是正常的实力差距。
可是,尼克斯没有放弃,从Ga3开始,他们每场比赛都表现得像是猛兽。
Ga4的失败令整座城市都陷入了痛苦之中,却没想到他们在第五场拿出了可以与之媲美的能量,让主场球迷见证了一场令人激动的胜利。
凯尔特人的大巴回归酒店时,麦迪逊大道的球迷排起了长龙,他们比划出各种侮辱性的手势。
“麦迪逊大道的人们从未如此关心过尼克斯,一直以来,尼克斯的顺位都在洋基、岛人、首都人、巨人甚至喷气机之后。因为他们带来的往往是痛苦和失望,但这一切的变化,从1984年的夏天开始了。
Little
Lu的到来,是转折点。当初我们所有人都把他看做是弥赛亚,希望他能改变这支球队,但他第一个赛季的成绩是联盟倒数第四,令人失望,却情有可原。而且,这还带来了尤因。未来属于我们。
未来属于我们吗?Little
Lu在休赛期交易走了所有的老队员,只剩下一帮新兵,未来真的属于我们?
没错,未来属于我们。从上赛季,到这个赛季,尼克斯只有年轻人,也正是靠这群年轻人,我们才走到了这里。Little
Lu为这支球队注入了不灭的活力,你总能看见他站在场边用他独有的方式鼓励球员,你从来没见过尼克斯像今天这么兴奋,这么令人激动。
无论今年的结果是怎样的,我们都能确定一件事——
Little
Lu就是弥赛亚!”
——1987年5月29日戴夫·安德森发表于《纽约时报》。
===第四百五十五章
我为我的球员感到骄傲===
对尼克斯来说,1986-87赛季,是一个令人心生期待的赛季。
一个老兵,带着年轻人们打出联盟第一的成绩,队伍里诞生了四位全明星,一个助攻王,一个篮板王,一个新人王,麦克海尔入选双一阵,MVP票选第二,尤因入选二防,盖帽榜上排名第五。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成功的赛季。
六月,尼克斯和凯尔特人的东部决赛第六场,凯文·麦克海尔随队出征。
他的态度很明确,要带伤出场。
但路易坚决不同意,两人为此还翻脸了。
麦克海尔认为他足以坚持下去,至少要打完这场比赛。
路易根本没有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说不行,就不行。
“我他妈恨你!”麦克海尔冲路易怒吼,摔门而去。
汤姆贾诺维奇当时就在现场,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真的搞不懂他。”路易摇头道。
而汤姆贾诺维奇也不理解路易,对他这代的球员来说,麦克海尔所受的伤平平淡淡,如果是常规赛,休息就休息了,但这是东部决赛。
一般来说,带伤出场才是正常的,人人都这样。
试问如果你一年得到的薪水是十个普通人的终生收入加起来都难以企及的,却因为受了点小伤就要在赛季最关键的时候高挂免战牌?哪有这种好事?
对后世的人来说,这种观点,带伤出战即为荣耀的事,很难被理解。
1969年,威尔特·张伯伦在总决赛第六场第四节因脚伤申请下场,你知道对此最生气的人是谁吗?他的宿敌比尔·拉塞尔。拉塞尔认为那是自己的最终一战,而张伯伦是他认可的对手。结果,他为了一点伤就退出了战斗?不与他战斗到最后一刻?这是在侮辱他。
当张伯伦清醒之后,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不会被人接受,便想要回到比赛,但素来与他关系紧张,在他申请下场后已经失去理智的湖人主教练布奇·范布雷德·考尔夫(Butbsp;
Van
Breda
Kolff)吼道:“我们不需要他!”
结果你已知道,那支老得冒烟的凯尔特人,在LOGO男口中“你再让他投100次都不见得能投进的”尼尔森之投里,赢下了比赛。
张伯伦坐实了自己作为那一代的NBA头号懦夫软蛋的名声进入70年代,拉塞尔带着终极赢家的声誉退休,并在退役之后疯狂攻击张伯伦的软弱行径,直到十几年后拉塞尔才就此事向张伯伦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这种情节是有传承的,当你看见拉塞尔、哈夫利切克、威利斯·里德们带伤出战,被无数人歌颂,再看到张伯伦因伤退场,遭无数人鄙视,后来人都知道该如何取舍。一旦有了榜样,就会有后继者。
嗯,2010年之后不可收拾的抱团潮流,也是这么来的,有个好榜样在前头,大家再怎么变本加厉地效仿,都不会有负担。
路易来自未来那个球员在场上感觉手脚紧张就可退出比赛的时代,他不可能让自己的球员冒着伤病加剧的风险打球。
所以,他用一种不容质疑的态度否决了麦克海尔的心愿。
花园里的第六场,尼克斯带着和之前如出一辙的态度进行比赛。
凯尔特人收起了“晋级在望”的心态,尼克斯和东部的其他球队不同,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绝望,所以在哀悼日史诗之后,他们依然能豁出一切。
今晚,局势不站在尼克斯这边。
凯尔特人打出了最好的状态,因为尼克斯带来的挑战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光从防守来说,湖人不可能拿出同等档次的防守。
尼克斯带来的挑战并不亚于湖人,对绿军来说,他们提前打了一轮总决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7/28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