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第10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7/1474


沂水代表,王晓龙:“我们对河,淮,江流域,异类生态的驱逐,是为了全人类繁衍发展,这是我们核心意志不容改变。我们要在这一代内彻底解决问题,任何的力量都不可阻挡。至于你方所谓“中线”和“自主”,我查阅过大破灭前的资料。哼呵,告诉各位,从160年开始,我们就一直是在给你方自我纠正的机会。请不要把我们的让步当成理所当然,统伐是绝不允许地方割据的。”
统伐区的代表正气盎然地发完话后,建邺方面的代表知道谈判破裂了,只能为了面子,留下了“建邺不会同意”这样不合作的态度。
但是他们态度已经不重要了。
23号,统伐区在三条大河的上游总作战行动开始了。
考虑到各条江水流速的差异性,黄河是率先行动,也就是凌晨3点,淮河是上午8点,而长江则是在晚上6点。
这样各大水系内基本同时向南边海岸线推进,不至于让天殛龙借着时间差溜到其他水系。
上午八点,太阳当空照的时候。
在淮河上游,十艘战舰搅动着螺旋桨开始了巡查河面。为首的战船,用碳基讯号指向一块块湿地进行攻伐,一路顺江南下。原本下水的天殛龙群落又不得不上岸,被战猫咬。
这股统伐区内的标准兽们南下,将这些被遏制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的天殛龙群落节点生物们再次拖入了优胜劣汰局中。江水中弥漫着杀戮。
淮水已下,长江自然也要拿下。
在跨江行动规划阶段,原本的三座大桥并不足让统伐区感觉到保险。
长江流域是水系生物群落最旺盛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拦江水道。统伐区计划是要在战时架设八座跨江浮桥,然后设置临时碳基塔,来给己方标准兽加持生命力。
在24号凌晨,统伐区在长江转北,也就是与吴地隔江相望的区域。
由建邺城内加入统伐的干部小队们带路,临时加固了这条最大规模的浮桥。
这场千人参与的行动中,首先在浮桥上游大量船舶进入江水中时,是释放了足足一百多吨的炭黑物质,整个江面都被染成了黑色。
在这江水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江水中的残存脊椎类天殛龙生物的五感被蒙蔽。
晚秋,烟波浩渺的长江显得格外静谧,浮桥架设团队开始趁着战略时间,迅速地将一组组钢钎插入江水中,然后固定跨江面铁链,并将一块块足以让两辆坦克并行通过的钢铁浮板部署在了上面。
全过程中,空中有掩护。所有的操作人员都戴着信息头盔,全程通报各个工程组的进度,确保所有的架设能衔接完成。
这些操作是严格按照大破灭前,机械化部队舟桥渡江的战备条例来操练的。
统伐区的意思是,既然建邺方面对这场跨江行动有意见。那么就用绝对实力展现给他们看一看,他们是否有能力表达意见。
三个小时,能在长江内各个节段架设浮桥,这就意味着所谓天堑毫无作用!
就算建邺还强行看不懂的,隔江又唱后庭花,其他依附于建邺的外围城邦势力也应当看得明白时代的变化。
~
25号凌晨时候,顺江而下已经进行了一整天。上游标准兽生物潮已经自西向东赶到了战场,与此时自北向南刚好交叉,战争也进入横扫大江南北的阶段。
长江各个支流,大批的统伐区地方队伍,也完成了对旧桥墩遗迹的桥梁恢复。
一个个能源站在这桥梁附近,高耸碳基塔冲击着江水的中流。宛如灯塔一样导引潮流。
在长江干流中取得胜利的标准兽群,这时候也进入了支流水系中,开始逆浪而上。从生命辐射场的交战而看,这宛如是一把把尖刀插入了天殛龙陆地生态体系最后动脉上。
标准兽在和天殛龙厮杀完毕再吞噬了血肉后,要承受异变血肉对基因的感染。然而碳基辐射塔的支持,让它们像立刻回到了自己群落能量场中一样。其腹部,吞噬的血肉快速分解成了蛋白质。
标准兽潮水快速沿着江水继续南下,整个进程宛如飞马雪刃势如破竹地劈开了天殛龙几十万平方公里的生物群落。这个一夜之间变更的速度,与死波破坏相比当然没什么,但这背后也是跨时代的。
单单是驱使标准兽潮,就是足以使人类掀翻自然群落统治的强力手段之一。
(卫老爷准备的牌太多了,死波、核武,以及更夸张还在研制中的“免疫系统”都握在手里。所以现在的手段,这些虽然很厉害,但是对正在维度上的监察人员们来说,看起来就没那么震撼了。)
~
回顾潘多拉生态历史。
群落和群落在过去是沿着阵线相互平推的。一旦深入敌方区域内了,就因为缺乏生态辐射的补给,面临整个突出部被消融的可能。而一个地区的生命群落相互替代,往往要持续数十年。
例如二十年前,硫铁玄武和天殛龙群落的争斗。天殛龙屡战屡败,但是硫铁玄武仍旧是无法一次性灭掉天殛龙,必须不断压缩其生存空间。
但是现在呢?这种在水系这样的生物群落运动枢纽上,直接架设补给点的方式。就让统伐区内的标准兽群落,在天殛龙的地盘长驱直入。
这些标准兽们并没有因为深入异类群落的地盘而有任何削弱。因为有人类船舶载着碳基放射塔,给它们超过自然标准的补给。
如此一来以战养战,越战越勇。并且还能像在自己地盘一样,得到充足的能源后,开始大型化进化。
人类机械为标准兽潮提供补给,对传统的兽潮是降维打击。
这就相当于人类战争史上,在机械化战争出现前,德法之间的战争只能相互在边界上推进或者消耗有生力量。而当机械化出现后,德国依靠于机械化快速输送补给,对东“波澜不惊”,西线“凯旋阅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7/14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