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1474


在汴京研究所内,这颗从南边搞来的天殛龙基因节点的幼体卵,终于打开了,躺在了有机物池子中。
与建邺机械约束下完整形态的天殛龙相比,这是一个发育不全的附属品,但即便如此,也能够从渤海地区的群落中汲取生命活动能量,也足以堪称是战略性。
12月1日,北方下了一场小雪,所有生命开始进入了休眠阶段,而一年中也就是这个时候,五色联盟的人类可以放开社会活动,街上一台台蒸汽车开始运送货物。
穿着白色迷彩服的素凌霜,正在朝着自己的父亲,以及旁坐的科研专家汇报自己在南边的经历。尤其是转交了她对建邺城殖装科技座舱的观察报告。
她父亲,素千顷,听到女儿对天殛龙的难以控制进行了重点讲述。
这位最高议长双手交叉在鼻子前,微笑道:“关于天殛龙的技术路线,我们不会做南边的蠢事。”
……
在素凌霜去建邺城的时候,
五色联盟也和统伐区进行了外交接触。但双方并没有形成深入的交流。
五色联盟的高层们,对所谓的殖装科技,心灵语言,兴趣缺缺。仍掌握核子武器的他们,最关注的也就是能源科技。
他们现在对天殛龙这样的使徒俘获后,产生的应用技术的思路,是想要利用其生命放射效应为他们的战争机械兽进行动力升级。
===5.32章
重视要从始至终===
在潘多拉位面监察区域和空扭位面的交汇空间泡中,
白灵鹿正在一笔一划地做着有关卫铿的报告。报告中不乏她在此事件中的自白。
她为了详细的阐述情况,借用了“两千年世代华人”这个近古典故。
那个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后一次海洋系文明占据较大优势的时代,
在那个年代,东方大陆文明体系,虽然在国家层面上的工业、科技、哲学思辨等领域已经能重新与西方海洋文明体系分庭抗礼了,但在个人权利方面的人文认知,由于话语权的缺失,在第三次大战之前仍然受到了忽略。
在当时海洋文明占据主导的所谓全球文化中,也就是以新大陆这个民族大杂烩诞生的好莱坞电影文化中,非裔是命贵的,欧系男是主角,唯独华人含蓄不怎么发声,可以随便的安排,男的演丑角,女的为绿叶。
当时,已积重难返的海洋文明在现实操作中也如此行事。越普通,越试图朝大流群体靠拢的,越将边缘化。
在此潮流之下,东亚有自己的文明圈,还轮不到其随意安排。反倒是本土最大的白裔主体——红脖们,因为过于普通,被逐渐遗弃了。
与之对比,当时大河系文明正在处于涅槃期。社会开始强调团结,统一认知。凡是从东亚完成阶层晋升的人,都是大众化社会发展福利的受益者。故,在思维上,习惯倾向于表现的和大众同质。
【在这一条上,白灵鹿画上了重点。用来阐述卫铿在神州位面和潘多拉位面,人文理性的自塑。】
双千年时代,东方大陆文明中某些个体的性格,也就是卫铿现在显现的特性,与当时海洋文明的文化是极度犯冲。
这些个体默默的完成了最重要的积累,却因为性格含蓄,他们的努力被认定为理所当然。——而这样的情况只要没栽大跟头就会持续下去。
参考近古时期,东亚裔移民的遭遇:
政客们都是一副为了大局的姿态,让有着东亚裔移民背景的,这些有着耕作耐性的人不要太急,退一步,不要激化冲突。
而且,当时移民而来的耕作系民众看起来也确实好打发,这更是助长了这种处理问题的风气。
这一切,给当时海洋文明这辆走着下坡路的破车,踩下了最后一脚油门。
二十四世纪历史学家认为,这也和近古时代东亚移民的性质相关。
双千年末,东亚已经不再战乱。这时东亚的移民虽然高知高文化,有着过重的趋利性,文化习惯上是耕作性格,但是他们自己都没发现,和依旧生活在老家的原生群落相比,他们那类耕作思想的唐人街群体,缺了一味“人”。
头铁死磕的人没跟着来,这使得东亚移民到北美的东亚裔,和原生本土人民相比,没那个“铿”的性情。——而有这个“铿”性的人,自始至终留在东亚,与地中海系文明当时的科技文化优势,怼了足足上百年,直至大核战。
而在这种历史下坡中,笼罩在北美文化影响的东亚后裔做出了两种选择。
第一种,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退化。
他们放弃了东方数千年发展中、文化论证中,读书人应有的操守,同时也没能拿起西方文化中的戒律。他们被忽悠着,朝着看似前卫的自由文化发展,实则都成了文明的炮灰。
第二种,极少数人如此选择。他们认清了问题本质,最终选择回归。
不可否认,近古时代地中海系文明文化影响力的强势,全球大部分区域都被带偏了。潘多拉建邺的统治中也就带着该类统治文化的残影。
好莱坞幻想的黑豹、亚马逊女王、海王等各个群体具象化英雄,在主世界现实的大核战中,并没有如同电影中想象的那样,有超然的领导力!
相反,在现实中,拥有最广泛的领导力的人,只会在最大众的群体中诞生,甩开自己的特殊属性。
回顾主世界大核战历史中,那是大河系文明英雄辈出的时代。
有在核爆后废墟中,重新完成基站驻扎的岗位坚守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14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