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1474


2:化学反应频段的释放门槛,取决于化合物的链条长度!恰恰有机物最能够形成结构复杂的化学链。
这就有点类似于核反应了,原子核越大,原子能释放的门槛越低。
由于化学频段的释放规则和核反应规则竟然如此有趋向性,目前潘多拉物理学家们的猜测是,现在物理场中的原子核的强弱作用力模型发生了改变,使得本该出现在原子核内的属性,出现在化学能上了。
但是综上理论所论述,无机物的化学反应的能量也是能够释放的。只是释放的门槛相当高。
就如同海洋中有的是氢,但是不可能发生核反应。
而科技就是用人为手段创造出符合的条件。——统伐区在碳谷中完成了对潘多拉场效应一百倍的聚集,但是这绝对没有逼近理论上限。如果能找到更大的试验场地,并且给予更加充足的电能,那么~~~~
在潘多拉碳谷的科学家们推演出了一个公式。
在某种条件下!能将氧气纯炭的能量反应门槛下降到一万倍以下!这意味着什么呢!氧气和一块烧焦的木炭,就如同烈日下一块钠甩在了水泥地上,自行燃烧。
而目前物理学家根据大气中的氧气基率,计算出来的氧气和长烃链反应、释放频段的门槛数值,应该是在2万5到6万之间。
而达到这个条件后,人类将千吨级氧气的氧化能量释放(对生产技术来说,臭氧和三氧化硫这样的化合物更适合武器级生产运输),那么瞬间会达到什么样的效应?
在十分钟内,这极短时间内,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有机物将面临超强的氧化性。届时该范围内所有的低端物种,从浮游生物,再到单细胞生物,以及那弱不禁风的病毒,全都得死。
研究物理,对着某些物理阴云内捅一竿子,就是会捅出天大的篓子。
~
如果理论是对!上亿度的电能“氧消杀”能够让地区自然界经历一次人造的大灭绝。
当代还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进化出了,适应大气粘稠度增加十倍,氧气含量增加到九十倍得状况。哦,那就不是地球大气了,金星大气欢迎你。
理论上,这会对疫病之母这种生活在缺氧湖水中的黏菌内的有机生命体,产生足够的灭绝效应。不过这还需要进行一连串实验来验证。
【请注意,这里优先对拥有长链条的有机体生命造成伤害。这个规模的氧化效应,如果被自然界的无机物截胡,有可能被自然水,大气稀释,最后百分之九十的杀伤被岩石和生物尸骸阻隔。所以卫老爷对这种武器的预测效果,也持有谨慎态度。】
~
传统工业平推,高科技大后期收割。
两条战略方向统伐区现在可以“全都要”。
近古时代,日漫中将这种“全都要”描绘为“现充”。因为只有有势力、有钱的个人,才能这么的壕。进而在理解国家层面时,也会怨气的认为“如果自己国土有那么大,人口那么多”会如何如何。
而事实恰恰相反,这基础生产和高科技上的全都要背后,根本原因并不是大国国力豪横,而是通过含蓄的性格才积攒出了大国国力。
卫铿是刁民,但也是大国国民思维。他明白,今天统伐区的人口和资源,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都是一丁一点的积累的。
今天能在重要战略方向上壕,那是过去在大量其他次要战略方向上的“含蓄,谨慎”,积攒出的优势。
对外策略上,146年以来,在和建邺五色联盟交恶后,并没有直接军事对抗。始终攥着能打一仗的力量,却蓄而不发,没有让战争拖累发展。
内部发展中,各种利益团体刚有发展苗头的时候就思考公平,故现在才能在主要战略上调动所有省份的力量!
如153年后行政中心北移策略的红利。这是以放弃了“利用粤地经济工业条件的优势执行次要战略”的道路为代价,坚持“统伐”主战略的原则,才能获得的。
要是以日式思维,不,应当说是用小国思维面对上述两个场景,1:无法克制威武时的得意;2:没法压制富贵后的淫逸。这样不断的在小节奏中横冲直撞,在历史的大变局中,当然壕不起来。
~
衡阳,最高会议上,在接通了的巴蜀方面,黄景飞等四十三位站点工作人员的汇报后。
孙向阳:“按照基本规划,五年内可以完成吗?(在巴蜀平原)恢复一百五十个人类居住点。”
苏荷:“工业供应取决于两条干线的回复状况。成渝线还在勘探清理中,但是滇成线,还有两个月就完工了。”
其他部门也相继汇报了工业供给情况,然后呢,唯一的问题就是人员调配。恢复巴蜀盆地的工农自给自足运作,对生态逐渐调整恢复,这至少需要二十万人。
而就在这时,在旁听座位上的卫铿突然提出一个事情。
卫铿用最平淡的语气:“我能进行新的降临。”
会场上顿时安静了。
数秒钟之后,孙向阳定了基调:“这是好事!这次能来多少?”
~
尽管,在统伐区内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人们都感觉到身边卫铿的数量少多了,但实际上行行业业中卫铿的数量是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在座的同志们虽然不会说,但是内心还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警惕。
这是人类固有的警惕。当人类面对身边越来越庞大没有制衡的存在的发展,就会感觉到一种不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14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