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我的新大明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392


现在马来半岛99%以上的地盘都解放了,就只剩下一个淡马锡岛......另一条时间线上的经验告诉诸葛为道,淡马锡岛是很容易拿下的。可郑国贤的回答让诸葛为道很是吃惊。
“不行啊!那些印度人都不肯投降。”
诸葛为道讶异地问:“什么?不肯投降?不肯投降怎么都进了战俘营?”
“道子,那不叫投降,”郑国贤哭笑不得地说,“那叫非暴力不抵抗!”
“非暴力不抵抗?”诸葛为道愣了又愣,“这什么话?谁说的?”
“当然是印度人说的,”郑国贤说,“一开始是一个被日本人抓来的印度少尉说的,后来不知道怎么,所有的俘虏就都这么说了。”
诸葛为道停下脚步,看着郑国贤问:“你们把谁抓来了?他是不是姓甘地?”
郑国贤一愣,“好像是姓甘什么来着。不过他们那些印度人就是这个调调,就想躺着不动!”
“那他们不怕咱们把他们都杀了?”诸葛为道一瞪眼。
“都杀了?”郑国贤吃惊地看着诸葛为道,“道子,那些印度人哪儿得罪你了?你怎么那么大火气?我们大明天朝是要以德服人了,怎么能杀俘虏呢?”
诸葛为道想起来,现在的大明帝国是很讲道理的,抓到的俘虏不能杀、不能打,还得好吃好喝养着......之前抓到的英国皇家海军的俘虏,现在都在巴淡岛上舒舒服服过小日子。
那帮印度阿三躺惯了,不想让大明帝国去解放也是正常的。
不过......诸葛为道转念一想,办法已经有了。
“神山,”他笑着对郑国贤道,“这事儿我有办法,我们诸葛家的人最会攻心了!”
===第333章
精神印度人和精神英国人(求订阅求月票)===
如果要说诸葛为道所在的时间线上的普通中国人和另一条时间线的普通中国人在思维上的区别是什么,在诸葛为道看来,第一个当然是自信!
在他们看来,大明天朝是理所当然的世界第一,是天选之国,是山巅之城!什么英国、美国,全都是蛮夷之邦,不值一提!
而第二区别就是......好像有点傻白甜!至少中下层的人民都有点傻白甜,不大知道江湖险恶,人心不古。
而大明这个国家好像也有点傻白甜的意思,都在打世界大战了,还在幻想什么风度翩翩的君子之战,还把诸葛为久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维也纳会议上和洋人签署的《维也纳战俘公约》当回事儿,在很认真地执行。
看看现在马六甲战俘营里面的情况就知道,大明这个“傻白甜”是怎么对待敌人的。首先,这座战俘营的选址就很人性化,选在了一座英印军的大兵营里面——许多战俘原本就那里驻扎过,熟门熟路,进战俘营就跟回家一样。
其次,战俘营里面的伙食办得很好。新大明从“武忠王均田”开始就是一个没什么人挨饿的国家,即便是现在人口增加到了4亿(包括各个藩国),人均耕地面积也在10亩开外,这可不是自然农业下的人均10亩,而是工业化国家的人均10亩田!
而马来半岛又距离大明天朝哇也很近。再加上这一战又是大明百多年来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战——日本那次算不上国战,最多就是帮助日本国朝廷和幕府平定“卖亚贼内乱。所以,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后勤保障都到了过剩的地步......连战俘都跟着沾光了!
第三,马六甲战俘营里面的战俘居然可以自治!由抓到的英国战俘在一帮“高印”的帮助下自己治理战俘营......如果不是战俘营的院子四角都立起了瞭望塔,还架起了水冷式机关枪,出入的大门口还有荷枪实弹的明军站岗,时不时还会有明军的军法和军情系统的军官进入战俘营找人问话。住在这里的战俘几乎要忘记他们已经被俘,还以为还生活在岁月静好的战前呢!
而诸葛为道今儿也换上了一身大明陆军军法司少校军官的制服,拎着个公文包,和自己的主任参谋,也换上了陆军军法司少校军服的郭小宝一起。拿着郑国贤发给他们的证件和一些南洋军团情报处准备的一些“好东西”,快步走进了这座到处飘着咖喱香味的战俘营。
“咖喱?你们还给战俘吃咖喱?”诸葛为道问一个接待他和郭小宝的管战俘营的陆军少校。
那少校笑着回答:“日本人攻占马六甲的时候抢到了许多咖喱叶,他们不会吃那玩意儿,就丢给我们了。而我们的人也不会做那玩意儿,就发给战俘营里面的印度人了。”
说话的时候,诸葛为道、郭小宝和这个管战俘营的少校已经一起走进了战俘营的操场,发现里面正有一些战俘在出操,人数大概有两三千,各种各样的印度人组成了整齐的方阵,在几个白人军官的口令声中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
那少校指着为首一个穿着短袖和短裤的英军热带军装,中等身材的英国军人对诸葛为道和郭小宝说:“葛少校、郭少校,那个人就是汉弗莱上校,他是被俘人员中军衔最高的。”
“好,就是他!”诸葛为道点点头,“把他叫审讯室。”
“好。”那少校冲着身边的两个卫兵道,“你们去把汉弗莱上校带到1号审讯室。”
“是,长官!”
......
诸葛为道和郭小宝并没有在操场上看着汉弗莱上校“被捕”,而是和那么少校一起去了战俘营的办公楼内的一间审讯室......只是审一审、训一训,就没其他的节目了。
来自伦敦,出身军人世家,早年还参加拿破仑战争的汉弗莱上校当然一点都不慌张......他只是在从哥达巴鲁哈突围时被日本人抓到的时候有点慌,那些日本小矮子凶得很,押着他们去哥达巴鲁哈的时候一言不合就砍人!不过到了中国人手里就好了,他是高级战俘,根据《维也纳公约》是可以得到优待的。
而且他还在东印度公司和印度帝国任职多年,一直从事雇佣兵管理,知道该怎么管理印度俘虏,可以为大明帝国办事,是很有价值的——印度俘虏啊,说起来都印度人,但实际上却是各种各样的人,有些还不能算人。对待不同的人或人形生物,必须要有恰当的方法。喜欢“一刀切”的中国人根本就不明白这些......那些中国人什么事儿都习惯搞个统一的标准,不这么搞大家就觉得不对,所以根本管不好印度和印度人。
而在汉弗莱上校为首的“马六甲战俘营自治委员会”的领导下,战俘营的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
因为觉得自己很有用,所以这个汉弗莱以为自己可以安安稳稳地混到战争结束,然后再回印度去上班或是回英国去享受退休生活。至于究竟去哪里,就看战争打得怎么样了?
当然了,在汉弗莱看来,大英帝国还是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虽然大明的海军和日本的陆军的确表现得很强!但这是一场持久而漫长的战争。战术上的胜利改变不了战略上的失误!而大明的战略失误,就是他们总想着解放印度,还想当然以为印度人会欢迎解放......
“汉弗莱上校?”一个标准的牛津腔英语忽然打断了汉弗莱的思路,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被领进了一间空旷的大房间,洁白的墙壁上写了几个汉字,他只认得“坦白从”和“抗.....从”这些。
“是,先生,我就是汉弗莱。”汉弗莱一个立正。说话的时候,他的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一转马上就看见一张长桌子后面坐着两个穿着绿色短袖军装,戴着大盖帽的大明陆军少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3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