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9/1447


志在从军的人虽然不少,但是想要去国子监学院的也多,想要去皇家理工学院的也有,还有零星的人向往大海去海军军官学院。
这四所学院的待遇其实都挺不错的,只要一入学,那么就会授予官身。
陆军军官学院和海军军官学院的学生一入学,就会被授予准尉军衔。
国子监学院一旦入读,也会立即授予从九品的身份,毕业就能直接以正九品的品级任职。
皇家理工学院这个更好,早几年的时候一入读就是七品官身,直接发工资的那种……
现在待遇降低下来了,但是入读也有正九品,给予生活补贴,而且升学就能直接升品级,按照现在的制度,顺利毕业的话就是正七品待遇了,这个待遇是指政治待遇,然后薪资直接对标翰林院,属于官员里的绝对高标准薪资,然后还有各种补贴……
如果研究能力强,做出点什么成绩来的话,基本上这辈子都不用愁了,爵位什么的都是轻轻松松的。
各方面的待遇比直接考进士还强得多,但是,这所学校也是要求最高的。
皇家理工学院的录取人数也是最少的,预计只在江南省里招收五个学生。
除了联考招生外,他们还会自主招生,直接招募所谓的小天才。
结合四校情况,方北同的七十二名排名想要入读陆军军官学院希望还是极大的。
果然,和他预料的一样,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申请后,他很顺利的就获得了来自陆军军官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当手中拿着这份入学通知书的时候,他忍不住握紧了拳头朝着身前的空气挥了挥!
两年苦读,没有浪费!
——
进行了登记注册后,方北同被告知需要在明年正月十五前抵达学校。
大楚帝国的几所官方学校,新学年的开学时间都是在正月,不是什么秋季……也没啥特殊原因,就是因为学校招生考试阶段往往是秋天,而且是在乡试之后,然后你还得给各省考生赴京入读留出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两三个月的时间,还要给考生一些时间和家人团聚告别,毕竟这一去,保守估计也是好多年都没办法回家了……
因此,在秋季录取后会给考生半年左右的自由时间,自己爱干嘛干嘛,只要在明年正月开学的时候到学校报到就行了。
方北同也没有在苏州停留太久,和几个好友告别后,就返回松江老家,他要在后续的几个月里一边温习功课,锻炼身体,一边孝敬父母。
===第五百五十四章
教育和钢铁===
金陵城,罗志学看着刚结束不久的四校联考的报告。
这一次四校联考,乃是罗志学亲自做出指示,由礼教部,陆军军政部、海军军政部联合部署,由礼教部具体实施的一次教育改革的尝试。
其他人并不知道,不过罗志学心里已经是把这一次的四校联考当成了统一高考的尝试。
四校联考,考试范围也只覆盖到省一级,这样工作量比较小,容易控制,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调整。
现在根据报告来看,这一次的联考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初步摸索出来了一整套联考的制度。
后续再试验个几年,等到更多高等院校建立起来后,那么也就能够逐步扩大高考的范围了。
放下报告后,罗志学自言自语道:“现在,也该把中小学体系建起来了!”
现在大楚帝国已经有了四所高等院校了,但是却是依旧没有相匹配的中小学,,目前招生只能是结合科举,直接从各县学里招生。
但是县学这种机构,并不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范围,因为这玩意的学生,都是由通过院试的秀才们组成,里头的老师说是老师,更不说是管理人员。
前明时代的县学,以及大楚帝国接手过来后,并没有进行太多改革的大楚帝国的县学,说是学校,更不如说是秀才管理机构。
这并不符合新式教育体系的要求。
次日,罗志学召见了礼教部相关的官员,提出了要建立完善新式教育,在各地设立小学、中学的要求。
各省最少要有一所三年制高等中学,要求每一个府最少要有一所三年制初等中学,每一个县最少要有一所三年制高等小学,每一个镇最少要有一所三年制初等小学。
至于州,大楚帝国在承顺五年的时候就已经推行了废除不上不下,级别不一的州级机构,部分小州被改为县,部分大州则是被改革为府。
由此,大楚帝国的地方行政体系变的更加简单而统一,由省-府-县-镇-村组成。
为了降低推行新式教育的成本,也是为了顺利过渡。
各县学、府学的建筑一律改革为新式高等小学、初等中学的校舍,原属人员或调入县礼教科或改为官办中小学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
原则上不做裁撤辞退,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改革的内部阻力。
要是县学或府学改革为新式学校后,有县学的官员们发现自己丢了饭碗,那肯定是要有意见的。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内部,尤其是基层的阻力,更是为了保持地方稳定,避免太大的动荡,罗志学亲自指示要妥善安排原县学以及府学里的工作人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9/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