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6/1447


不仅仅在东北方向这么搞,其实在漠南方向也是这么搞。
总之按照大楚帝国的官方说法,从中原一直往北到北冰洋,自古以来就是华夏领土!
因此这一次王师杀向东北乃至漠南蒙古草原,大楚帝国官方用词从来都不是对外扩张征战或者报复之类的,都是用收复失地这个名义。
讲究的是一个师出有名!
具体到东北这边,收复辽东镇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后续王师不出意外还会继续在东北征战,彻底灭掉东掳,同时收复大片东北区域的土地,乃至越过黑龙江一直杀到外兴安岭。
总之就是要把整个东北区域一股脑全部收入囊中。
而且大楚帝国和明王朝主要玩招抚不一样,大楚帝国基本不玩招抚那一套,就算是归顺也是会彻底融合吞并,不会让这些蛮族保持什么独立自主权,搞什么世袭,还玩朝贡那一套。
毕竟等干掉东掳人后,继续往北打可就算不上什么大规模战争了,顶多就是是小打小闹,而且还是有代差的那种。
东北那地方,可不是什么蛮夷都和东掳人一样人多势众也挺能打的,北边很多地方,尤其是外兴安岭一带乃至更北边的蛮族,其实人口都很少,不少还停留在野人阶段,根本就没什么文明气息。
就连东掳人,都没把北方的诸多蛮族当人看,经常去劫掠人口牲畜当奴隶。
所以在东北方向干掉东掳人后,其实也遇不上什么大规模的敌人了,后续就是小打小闹,花不了几个军费。
不过,在兴安岭地区的扩张,重点不在于早期的军事征服,而在于后续的实际控制。
那地方冰天雪地,人烟稀少,而且距离中原数以千里!
想要在这些地方维持实际控制难度很大。
如何维持实际控制,这是大楚帝国在东北战役之后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此,手底下的臣子们不知道,但是罗志学却已经有了腹案。
单纯依靠边军驻防是不行的,纯粹的驻军除了消耗军费外,没有其他什么作用,迟早是坚持不下去的,历朝历代里实力强的时候在边疆驻军,钱粮不足了就主动放弃边疆的情况一大把。
明王朝就是典型例子……初期的时候扩张极为猛烈,但是没多久就因为经济因素陆续主动放弃了。
要想长期实际控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移民过去!
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虽然苦寒,但是沿海、沿河的部分区域还是能够养活一定人口的,后续罗志学打算动员移民过去搞个移民定居点。
等移民定居点多了,实际控制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比什么招抚蛮族,玩名义归顺,定期朝贡那一套强多了!
===第五百五十七章
御书房风云===
翰林院秘书处副处长之一的王麟代表天子罗志学前往辽东,慰问辽东诸将士,并且给部分有用将士宣读封赏圣旨,此事不仅仅强烈的激发了辽东将士们的士气,更在中原腹地的民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大楚邸报全国版重点报道了这一次的慰问以及封赏,其中的众多封赏更是让众多人看了热情澎湃,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立功的将士。
左英哲成为帝国第五位公爵也是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如此,极大的激起了民间参军报考军校的热情,更激起了民间尤其是士绅阶层对帝国的认同感。
帝国广大的士绅阶层,虽然普遍都支持帝国,并且积极投身其中,但是你要说他们对帝国有多大认同这也是扯澹。
他们这种支持更多的是一种屈服,因为不屈服的基本都死光了……
此外投身其中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不投身其中怎么当官啊?
为了当官,他们连异族都能毫无节操的跪拜,更别说什么流贼出身的罗志学了。
但是内心里,他们很多人其实打心眼里都看不起罗志学为首的一票流贼出身的帝国高层,不少读书人去参加大楚帝国的科举当官,很多都是抱着肃清朝堂之类的心态去的。
很多人都想把帝国原先的那一票流贼出身的泥腿子高层都干掉,然后让自己这些传统读书人掌控权力。
打不过就加入,再把敌人逐步排挤,让敌军大营里只剩下自己人,如此自然也就是不胜而胜了。
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争权夺利,他们积极参加科举投身其中,但是并不代表的他们对这个帝国有多大的认同感。
但是现在,随着大楚帝国在外部战争里接二连三的获得胜利后,一些的人的心态逐步也就有了变化。
怎么说呢,他们觉得这个帝国尽管内部有一大堆的不可理喻甚至是让他们内心里强烈反对的政策,但是至少对外征战上还是挺有一套的,能够把东掳人打的没脾气。
而这,就是礼教部所需要的效果,或者说是罗志学所需要的效果。
只要这么继续下去,那么后续就能够逐步的建立民众对帝国的认同感!
一次影响一部分人,那么十次,一百次呢的,潜移默化之下过上十几二十年,尤其是新一代接受了帝国新式教育下,并且在帝国治下成长的年轻人他们会对帝国拥有更高的认同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6/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