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9/1447


要知道在金陵城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工业部的右侍郎了,不敢说权势滔天,但是在偌大的金陵城里也算一号人物,政治地位在各部左侍郎之下,超越其他各部右侍郎。
同时搞工业出身的他在帝国高层里人脉很广,实际能力也很强,最近也是被不少人视为有机会进入御书房的高级官员之一。
但是吧……因为他是工业部出身,最早进入仕途的时候并不是什么走科举路,而是在襄阳兵工厂里……
他最早,其实也就是个襄阳兵工厂里的中级官员人员,对技术其实也就那样,他擅长的是各种工厂里的行政管理工作,一路顺风顺水的在襄阳兵工厂里晋升为督办,这个督办可是正四品的职务,品级可不低。
随后被调往工业部,提一级担任从三品的某司副司长,在副司长职务上干了一年多,因为成绩突出又获得了晋升,成为了正三品的司长。
在司长位置上熬了两年,顺利晋升工业部右侍郎。
他这升官速度,可谓是极为快速,这也不是特例,一般来说重点培养,工作能力突出的中低级官员都会升的特别快。
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就遇上了瓶颈,想要再往上直接升左侍郎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工业部左侍郎,那可是权重左侍郎,御书房协办大臣,分管全国工业发展的大佬,他距离这个层次还差好几级呢。
而且他还有一大缺陷,那就是没有主政过地方。
之前在工业部里升的太快,他还没来得及去地方当个知府或布政使之类。
这也是季德华之前极力争取成为一省巡抚,哪怕是在很多人看来是边疆,比较危险,同时又因为打仗的缘故,军方势力比较强势的辽东他也愿意来。
这地方虽然危险一些,而且也受到了军方的极大压制和干扰,干点啥都要和军方沟通一二。
但是辽东的地位极其特殊,只要在这里干好了,把辽东的民生给发展起来,成功的让辽东成为帝国继续征服扩张东北的后勤基地,那么功劳大大的有,他日调回京畿进入御书房也是有可能的。
如今想要进入御书房可不容易了,除了早期进入御书房的帝国高官外,后面两三年进入御书房的文官们,清一色都有在地方主政一方的经历。
这个主政一方,也不是非得说巡抚才行,布政使、按察使、乃至省督察院都御史,省法院审判官,省税务厅厅长这些任职经历也算,再次一些的重点府的知府也行。
当然了,其中最好的还是巡抚职务!
在这个职务上干好了,是能够一步登天直接成为一部尚书的,次一些也能够回京成为权重部门的左侍郎,进入御书房成为协办大臣有望。
干不好……那还有啥好说的,后头一堆人等着上位,干得一般般,但是也有可取之处的话估计会再任职几年,或平调继续当其他省的巡抚,然后自觉滚蛋。
如果出了什么差错,直接滚蛋。
官场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太可能给你什么容错空间的。
都是一省巡抚了,又不是什么中低级官员,陛下也好,参务大臣也好都不会给你什么试错的机会的……
毕竟,这不是玩什么战略游戏……干得不好了影响的是一省数以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民众生活,甚至影响国家战略施行……
你得多大脸,才能让数以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民众给你当试错成本啊?
想得美!
再者,帝国上下那么多正三品、从二品级别的官员都盯着巡抚、侍郎这些实权职务……但是位置就这么点,你不下台,人家这么上台啊?
难不成还真的要等到你干到七十八老死致仕啊……那就太扯淡了。
所以,干得不好的情况下,识趣点自己就致仕了,要不然惹毛了大伙就难以善了。
当然了,罗志学为了避免官员竞争过于激烈,进而影响政务运转,同时也是为了打消诸多中高级官员们的后顾之忧,罗志学还在各级衙门里设立了政务顾问一职,没啥实际权力,顶多就有个弹劾官员的权力……
主要用来安置没犯下什么过错,但是又无法晋升,同时年纪临近致仕或者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担任高强度主官职务的中高级官员。
作为相对应的还是官员致仕年纪,传统上是七十岁致仕,不过大楚帝国里目前大部分官员都比较年轻,再加上大楚帝国是施行官吏一体化,需要保持极大的官员上升渠道。
再者年纪太大的官员处理事务的精力也会不足等。
因此规定,一品为七十岁,二品以及三品为六十五岁,四品以下者为六十岁。
这个年纪为上限,到了年纪里除非特旨恩准,否则一律致仕,不管你愿不愿意……
致仕后,也按照传统给予致仕后的俸禄,三品以及以上者,致仕后发放八成俸禄,四品及以下发放六成俸禄。
基础俸禄以当地同级别官员基础俸禄为准。
部分高官致仕,还可以可能获得爵位,同时获得定期朝见等一些待遇。
致仕后待遇只局限于正常致仕,不包括被罢免的致仕。
这一条,虽然退休年龄比较早,但实际上获得了大量低级官员的欢迎。
因为……有退休金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9/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