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447


直接招募移民外,季德华其实更加注重开发当地的矿产,搞工业!
他是工业出身,很清楚工业给地方带来的庞大发展助力。
不说别的,只要能够子啊辽东建立一座大型的钢铁厂,那么就能一夜之间就把辽东的经济给带动起来。
有了钢铁厂,那么就会有相配套的上游以及下场工厂,各种机械五金工厂就会闻着味来,哪怕是兵工厂也不例外。
在辽东直接造枪炮弹药打仗,总比大老远从江南运过来方便不是。
而有了工厂也就有了就业岗位,有了就业岗位,也就有了普通居民消费,到时候大量普通人哪怕是为了赚个工钱、做点小生意都会过来。
这人口,自然也就能多起来了。
这个阶段里,辽东官府还能够获得大量的税收,尤其是商业税收,然后又能利用这些税收完善基础设施,比如修路浦桥什么的。
甚至用来招募移民补贴农业生产等等。
而辽东的农业发展,又能反过来供应工业就业人员的消费乃至军方所需。
最后,整盘棋也就盘活了。
计划已经有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该怎么说服帝国高层那边在遥远的边疆,在面临着东掳人威胁下,花费巨资在辽东投资并建立钢铁厂等一系列工厂!
为此,他已经是琢磨了好几个月,各种方案已经是构思了不少。
但是季德华根本没有想到,还没等他敲定方案找上头要支持的时候,一支工业部的考察团队就已经坐着海船抵达了辽东,并在营口登陆,然后直奔辽东巡抚衙门所在地辽东镇,即辽阳城方向而来。
但是在抵达辽阳城之前,他们却是在沿途的鞍山堡一带停留了好几天。
这些工业部的官员们,正是为了辽东的丰富矿产资源来的。
季德华再有什么计划之类的,哪有罗志学对辽东的发展定位清晰啊!
辽东适合发展什么?还能是啥,重工业为主,农业为辅啊!
不然不就白瞎了辽东地区那么丰富的矿产资源了嘛。
罗志学的后世常识再稀缺,那也是知道东北是华夏重工业基地啊,这不搞重工业还想干啥?难不成还学东掳人等蛮夷,搞什么游牧和渔猎啊……那不扯淡嘛!
大楚帝国在琼州岛都搞工业,更别说在东北了。
至于东掳人的威胁,大楚帝国陆军又不是吃干饭的,如今还有将近二十万大军在辽东呢,等到明年开春了就会继续往北发起攻击,东掳人已经翻不起风浪来了。
===第五百六十章
来都来了===
鞍山堡,这是一个在辽东地区里众多堡垒城镇里第一个,类似这样的小城堡垒在辽东地区里数以百计。
不过鞍山堡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这个地方有铁矿。
早在明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对此地的铁矿进行开采并进行冶炼了,后来东掳人占据了此地,也是组织人手在这里开采铁矿石并进行冶炼,所得铁料用于打造武器盔甲乃至铸造火炮。
明王朝时期也好,东掳人控制时期也好,他们对鞍山乃至辽东其地区的铁矿的开发以及利用,依旧停留在手工作坊时代,谈不上什么规模,但是依旧给大楚帝国留下了一定基础。
比如不用勘测就让大楚帝国的人知道了那里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也留下了少量没来得及带走的矿工。
东掳人的撤退是非常仓促并且规模极大,注定了就不能带走所有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辽东还留下近百万人口了。
他们只来得及带走东掳人本族人以及一些早早就投诚并依附东掳人的汉奸以及其家眷,再有就是一些比较难得的技术性人员,尤其是各类工匠。
至于普通人,他们来不及带,也带不了这么多人……
工业部派过来的代表团们抵达了鞍山堡后,就直奔了东掳人以往开采的几个铁矿区,抵达矿区后一批勘测人员直接进入了矿山进行勘测。
虽然这年头其实也没啥勘测技术,纯粹是靠着经验以及实际开采进行预判,但是吧……放眼望去那么大的矿区,铁矿石的储量怎么都不会少的。
工业部的勘测人员进行了几天的详细勘测后,拿出了初步的报告,鞍山的铁矿储量非常大,露天的铁矿也不少,这些铁矿石足以支撑一家大型的钢铁厂。
但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这里的铁矿石含铁量都不算高,算不上什么富矿。
不过关系也不大,反正大楚帝国里正在开发的诸多铁矿里,大多都是这些含铁量不咋地的铁矿石,算得上是富矿的,也就是有琼州岛那边的铁矿了。
初步勘察了鞍山的铁矿后,工业部的代表团又马不停蹄的前往周边地区进行勘测,并在周边地区也找到了不少适合开发的中小铁矿。
除了铁矿外,还找到了不少的中小煤矿。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工业部的代表团,根据从当地所得到的情况,在辽阳东部的太子河沿岸地区的威宁营(后世本溪)一带发现了大型的铁矿和煤矿。
那片地方的铁矿和煤矿距离比较近,同时还有一条太子河存在,这意味着可以直接在当地建立大型采用水动力吹连法的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还能直接通过太子河-辽河水系进行外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