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2/1447


为啥,因为现在北方人少,并且之前还兵荒马乱,民众的接受能力也更好一些……整体迁移潜在河道周边的人口难度不大。
如果过上十几二十年,潜在河道周边人口肯定大幅度暴涨,并且保持安定生活多年后,你想要让他们再离开家乡迁移道安置地区去,那难度可大了去。
至于说学部分封建王朝,不迁移周边民众,也不准备新河道,直接改道,一口气让大片区域变成汪洋大泽,无数人被淹死……这种事罗志学可干不了,这都不是罗志学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真这么干了,那肯定是遗臭万年啊。
罗志学作为大楚帝国的开国皇帝,等统一大半个华夏,现在也干趴下东掳,又收复了大批漠南蒙古部落后,其追求和传统皇帝已经不太一样了。
权力……作为开国皇帝,而且得益于目前大楚帝国的政治构架,罗志学的权力绝对是属于历代所有皇帝里的巅峰水准。
大楚帝国里不管是御书房制度还是军务院制度,又或者翰林院制度,再加上税务部直接负责税收,地上只能分润部分税收。
军方的地方守备司令部以及野战集团军、军并行的制度等等。
所有的机构以及制度,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集中皇权!
这意味着,在权力上,罗志学已经求无可求……至于钱财利益乃至女色什么的,你得知道整个帝国都是他的。
钱权色三样,对于现在的罗志学而言都是浮云……那么现在的罗志学还能追求什么?
名声,成为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名垂千古之类的。
再过来就是罗志学自己的一些趣味爱好,比如统一全世界……
基本上也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
罗志学支持继续向北征战,夺取整个东北乃至更北方的草原以及后续的西域等地区,恰好就能同时满足以上两项!
而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去折腾,败坏自己的名声,这是罗志学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黄河人工改道绝对不能出现脑子一热就爆破河堤,让黄河北流,以至于沿途无数民众受灾!
反过来,如果能够好好的搞,妥善安置了沿途民众,通过人工改道驯服了黄河,后续在黄河中上游搞种树固沙,防止黄河中上游荒漠化之类的绿化工程,再持续修建各类防洪设施,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黄河安全。
罗志学估摸着,这事要是办成了,比肩大禹治水也不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其他军事以及经济上的功绩,自己死之前超越三皇五帝不是梦!
嗯,就这么干!
心中有了想法的罗志学,当即召集了水利部的官员们开会,听取黄河人工改道工程的报告!
===第五百六十四章
更多的经费更多的编制===
江北一带乃至安庐省凤阳府等地为什么会洪涝,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因为黄河夺淮河入海,但是淮河的下游河道的泄水量是有限的。
平常容纳淮河自身的河水出海还行,嗯,如果是难得一遇的汛期那么也会发生洪涝。
而当黄河的大量河水也加入淮河河道之后,哪怕是平常年份也会导致河水淤积无法及时出海,如果是汛期那就更完蛋了……
洪泽湖怎么来的?
这个湖泊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先的时候,这里只有多个小湖泊……
但是在宋朝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河水倒灌入淮,水量增加,最终让这一片的小湖泊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早期的洪泽湖。
后来历朝历代为了防洪,尤其是明王朝过去两百年里持续的修筑洪泽湖大堤,最终导致了洪泽湖彻底成型。
如今的洪泽湖,已经是华夏大地里的第四大淡水湖了。
所以,是黄河夺淮入海四百多年,才最终搞出来了一个洪泽湖。
纵观洪泽湖的形成,也可以简单的理解黄河夺淮入海到底有多庞大的威力,至于洪涝,对于大自然而言,都是顺带的。
水利部的官员们经过了持续数年的考察调研,最终得出了结论,江北、安庐乃至河南等地的容易洪涝的情况想要得到改变,光靠什么洪泽湖大堤,沿途防洪堤坝是远远不够的。
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开挖淮河下游,弄出来一个出水量更大的出海口,而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别说在这年头了,就算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工程里太大……
那么剩下的一个办法就是就是让黄河改道了,以减轻淮河下游的压力,同时黄河改道后,通过新河道有了新的的出海口,汛期时泄水量也会更大,减轻黄河沿岸的洪涝灾难。
基于此,水利部才正式提出了黄河改道的计划。
对此罗志学也是表示了认同,但是在具体的方案上,罗志学却是提出来了几条的要求。
黄河人工改道,必须以利国利民为唯一原则。
在这一原则下,考虑到黄河含沙量大,未来河道抬高的情况,必须要确保新河道在未来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都堪用,避免出现地上河道的情况。
选择新河道,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民众迁移问题,能少迁移民众就少迁移民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2/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