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3/1447


此外还有一些和防洪设施结合在一起的水利设施,比如说淮河、黄河治理工程,里头的部分防洪堤建设,也有一部分是算入了农业投资领域里,毕竟修建了防洪堤后,就能够确保更多的农田安全耕种。
农业生产,重点就在于防洪抗旱这四个字。
过去几年各地的水利设施建设中,农业投资部分就占据了大约两千万两银子,其中中央财政大约支出了半数,地方财政解决了一部分,士绅捐助也解决了一部分。
不管钱从哪里来,但是过去几年两千万的农业水利设施投资规模,毫无疑问是极其庞大的,过去众多封建王朝里,也没一个和大楚帝国这样拿着这么多的钱粮去挖水渠,修堤坝,挖水井,搞水车的。
除了水利设施外,农业投资的其他的领域也是在陆续投入当中。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农具投资以及补贴。
农业生产当中,工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良铁料生产的锄头、镰刀等工具极为重要,为了让农民们都能用上更好的农业工具,大楚帝国一方面是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各地设立小型的机械厂,以生产更便宜的各类铁制农具。
同时还对符合条件的部分农具生产厂商发起了补贴。
补贴以税收减免的方式进行,主要对象是县、府地方上的中、小型农具生产厂商,大部分都是地方衙门工业机构自行办理的小型机械厂。
而别看这些机械厂都是官办的,但是都得和民间企业一样老老实实交税……为了降低成本。降低售价,帝国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给予这些小型机械厂一些补贴,以降低农具的售价。
尤其是一些新式机械类的农具更是补贴的重点,比如最近几年搞出来的脚踏实地稻谷脱粒机,这东西可以有效的降低农民们在收割时候的工作两,提高工作效率。
大楚帝国通过补贴,直接投资的方式,极大的增加了农具的产量以及价格,让农民们能够买得起更多,更便宜的优质农具。
这一方面的投资,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整个五年计划里,累计投资以及补贴的额度达到了八百万两之巨。
当然了,这些钱其实也不单纯是为了农业补贴,就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兼带有抗洪防灾,同时以工代赈,带动地方就业,促进当地农民农闲时分增收,促进当代的一些木材,石材等加工行业发展等等一样。
帝国大规模投资建设小规模的机械厂,并给予这小机械厂税收补贴,除了扶持发展农业外,也兼带了发展地方工业,手工业,带动就业的作用。
这些小机械厂,可不是说只能生产镰刀锄头的,实际上大部分日常所用的铁制品他们都能搞,尤其是工具类的。
比如铁锤、锯子、斧头等工具,又或者是日常所用的一些铁制品。
这些小机械厂,看似规模小,往往只有那么几十个人,少的甚至只有十来个人,但是和传统的制铁作坊不一样的是,他们依旧会大量采用工具。
比如水动力机械,大楚帝国最近这些年玩水动力机械都上了瘾头,并且经过数年的发展专研后已经非常成熟了,有可以用来给青铜火炮进行加工的大型水动力机械,也有用来进行各种小物件加工的小型水动力机械。
覆盖范围非常广阔。
这些一般在县城里的小机械厂,有条件的一般都会上水动力,没有水动力的也会用蓄力。
而有了这些外部动力后,那么进行铁制品的加工,可比铁匠们直接用锤子去敲打方便多了。
铁匠直接打铁的话,哪怕是再熟练的铁匠,但是每一次轮动铁锤敲打的时候,其力道依旧会有变化,同时位置也难以精准。
人力嘛,总是有极限的。
但是机械不一样,它们可以让机械铁锤的力道始终保持如一,并且落点精确。
最关键的是,如果采用水动力的话,机械不会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别看这些普遍建立在县城或府城里的小型机械厂,看上去规模不咋地,但是产量可不小,基本能够满足当地一些日常铁制品的需求。
而这,也算是为当地带去了最基本的工业化概念。
各种新式机械,哪怕是依旧采用人力或蓄力的小型机械设备,开始从大楚帝国里的众多大型国防工厂里,逐步进入到了中小型的机械厂,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机械的作用,并且也让更多人参与到了对机械设备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当中来。
越多人使用这些机械设备,那么就越容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很多涉及到一些灵感上的创新,更是如此。
很多东西人家研究人员根本就没有想到,但是一线的机械操作工人们就察觉到了,并提出来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这些解决方法最终又会传递到那些生产这些机械设备的中大型机械厂里,然后对产品加以改进,并生产更新的机械。
由此可以形成一个循环渐进,相互促进的局面,进而提升生产力。
工业嘛,甭管是水动力还是蒸汽动力,生产力才是王道,只要能够提升生产力,那么就是工业化了。
原时空里的第一次工业化,可不是说蒸汽机成熟应用后才开始的,而是在蒸汽机成熟应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准确的说,蒸汽机的成熟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并不是说有蒸汽机后才有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是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才有的蒸汽机,这两者的先后问题是要明确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是纺织业里开始采用飞梭织布,由此导致了棉纱供应不及,为了满足棉纱供应,人们想了各种办法,最终导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由此全面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而在大楚帝国里,类似的纺织产业革新,实际上在承顺三年左右就开始了。
老早的时候襄阳机械厂那边就利用罗志学提供的思路,搞出来了飞梭以及效率更高的纺纱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3/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