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9/1447


但问题的是大楚帝国才是货物输出国,而且还是工业产品输出国。
而这些土着国家能够给大楚帝国提供的产品并不多,有的也是很廉价的东西。
大楚帝国从他们手中进口工业原料乃至粮食、木材这些廉价的大宗货物,然后卖给他们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乃至奢侈品。
这个过程里,大量的财富向着大楚帝国流入,为大楚帝国国内的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燃料。
这,才是罗志学想要的国际贸易模式。
至于和西方殖民者一样,控制航线以追求贸易本身的利润,说实话罗志学都看不上
这一点从大楚帝国控制的几个海外殖民地乃至广州等几个通商港口,都是敞开了欢迎各国商船前往贸易就可以看的出来。
只要大量工业产品能够出口,然后卖给那些土着,帝国才不管谁把这些货物运输出去呢。
这一点上,荷兰人感受颇为深切!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最近两年大楚帝国在东南亚地区里是大肆扩张,并且几乎毫不掩饰对掌控马六甲海峡的野心。
按照这么来说,其实荷兰人是受到了利益损失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大楚帝国在海外大肆扩张,并且强势撬开了东南亚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的市场,逼得当地势力不能对大楚帝国的货物进行抵制。
如此情况下,荷兰人他们发现自己还能赚的更多
他们从大楚帝国的广州、松江、泉州、宁波等几个通商港口里购入大楚帝国的各类货物,然后运输到东南亚各地去贩卖后,没有了当地土着官方力量的阻拦,货物几乎不用担心销量。
毕竟大楚帝国的货物除了丝绸为代表的各类奢侈品外,其他的货物一向来都是以物廉价美而着称。
以最大众,并且最受欢迎的布匹为例子,大楚帝国的布匹在东南亚地区的售价为,要比印度布降低至少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价格,而且质量还更高。
同样也比东南亚当地的土布质量更好,价格也更有竞争优势。
就是依靠着物美价廉,大楚帝国出口的棉布几乎在国家贸易里没有竞争对手,哪怕是加上运费也是如此。
而东南亚地区的大楚帝国的棉布售价,其实已经是抬高了价格的缘故虽然大楚帝国棉布成本很低,还有巨大的降价空间,但是在东南亚已经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还傻乎乎降价那就很扯澹了。
真要继续降价的话,大楚帝国的棉布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下降价至少一半以上不过没那个必要就是了。
而贩卖大楚帝国生产各类货物的贸易公司,可不仅仅是大楚帝国的各家贸易公司,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乃至东南亚各国土着的商船都是其中。
尽管参与的人多了,各条航线上的利润已经不再暴利了,但是利润依旧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而且量上去后,最终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现自己赚的还要更多。
哪怕是东南亚市场这边竞争大了,但是还有个庞大的印度半岛市场以及更遥远的西亚市场不是。
在这些地方,大楚帝国的货物依旧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可惜的是,当地的部分权贵们已经陆续出现了对大楚帝国货物的抵制
大楚帝国的大量廉价工业产品涌入当地市场后,参与其中的商人固然赚钱了,但是同样也给当地的同行们带来了致命打击。
还是以棉布为例子印度半岛地区本来可是棉布的出产大国,当地不少王国都是靠着贩卖棉布给荷兰人或其他殖民者赚钱的。
然后荷兰人等西方殖民者的商船,会把这些棉布运输到东南亚地区进行销售。
但是现在,不单单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市场没有了,连带着他们的本土市场都快要保不住了
价格实在是拼不过,质量也拼不过除了等死外,那么就只能采用行政的办法抵制大楚帝国的棉布进入当地市场了。
这让荷兰人等一票西方殖民者很不满意,虽然这些布匹是大楚帝国生产的布匹,但是把布匹运输过来买的可不仅仅是大楚帝国的商人,虽然南洋贸易公司已经尝试过跑了几次印度航线。
但是往印度半岛市场输入大楚帝国货物的,主要还是西方国家的几家东印度公司,其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主力,还有葡萄牙东印度公司以及英格兰东印度公司以及丹麦东印度公司。
如今印度半岛以及西亚地区持续抵制大楚帝国的货物,这就等于抵制他们这让他们很难受。
如今西方的这几个殖民国家,面对大楚帝国的对外扩张,可谓是一边痛苦一边快乐着。
你要说吃亏吧,钱赚的更多了。
你要说得到了好处,自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以及势力范围却是大大缩小了。
这就很矛盾!
倒是西班牙人不怎么涉足东南亚乃至印度地区的贸易,主要是西班牙人在印度半岛没有殖民地,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在亚洲地区的话,目前只是在吕宋搞下来一个殖民地,而在其他地方则是空白。
西班牙人在吕宋搞殖民地,倒不是为了东南亚或其他什么,纯粹是为了和华夏帝国进行贸易。
和华夏地区的贸易,是西班牙环球宝船舰队的一部分,没有华夏地区参与其中,西班牙人的环球宝船就是句笑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9/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