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0/1447


并且部分一线战备师已经开始换装最新型,由军械部牵头,金陵兵工厂、汉天兵工厂多方参与的十三年式燧发枪。
这款十三年式步枪完全能够吊打准格尔人的火绳枪以及其部分装备的部分早期燧发枪。
十三年式燧发枪,这款燧发枪和楚军以往的二年式燧发枪相比,最大的外观特征就是枪机上的弹黄变短了,此外防风盖等细节都进行了改进,而这些变动带来的是击发率更高。
尤其是恶劣天气的时候,优势更加明显,比如大风、雨雪、潮湿等天气里。
陆军进行全天候测试的时候,十三年式燧发枪的击发率基本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
而之前的二年式燧发枪,最新型号,也是生产量最大的甲三系列,其击发率只有百分之七十五,至于更早期,装备数量不是很多,目前已经退居乙等师二线部队的二年式甲一、甲二系列,更是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
1834年,英军进行全天候击发率测试,火绳枪70,燧发枪85,击发枪99.4
十三年式燧发枪的高击发率,是初始陆军停产二年式燧发枪,转为大规模装备十三年式装备的决定性原因。
而且也别觉得这个数据低这个击发率,指的不仅仅是在普通天气下的测试结果,而是全天候测试,包括良好天气以及各种大风下雨恶劣天气的综合结果,旨在尽可能的模拟战争期间的实际击发率,即战时击发率。
毕竟打仗不可能天天都是好天气,也不可能都是恶劣天气,因此全天候下的击发率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如果是良好天下下的测试结果,那么这个数据会高得多,怎么说呢,天气稍微好一些都能给你弄百分之九十的击发率,甚至连火绳枪都能给你弄百分之百的击发率。
但是这些没有实际意义。
难不成你还要指望打仗的时候战场上阳光明媚,无风,空气湿度适中啊又不是去度假。
因此楚军的击发率测试,采用的就是全天候测试。
至于欧洲那边的早期燧发枪楚军也通过渠道获得了一些并进行了测试,全天候击发率连百分之六十都不到,有一些更是因为没有防风盖,连百分之五十都够呛,下雨天甚至都没办法作战。
总之数据感人的很,要是换成楚军这边那都是残次品,根本不可能装备军队。
而准格尔人使用的火枪,依旧是火绳枪为主,再加上部分的骑兵使用的遂发手枪以及早期一些欧洲传过去,不算成熟的遂发步枪。
在武器装备乃至战术应用上,准格尔距离楚军还差老大一截呢。
因此对上准格尔,陆军方面是有绝对信心的。
===第六百零七章
战争的阴云===
燧发枪这东西,其实如今欧洲已经有军队装备,甚至在二十年代的时候瑞典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燧发枪了,不过那个时候的燧发枪技术都不咋地,击发率比较低。
瑞典人当时使用这种早期的燧发枪,纯粹是因为他们国内缺乏优秀的火绳枪以及火绳,他们使用早期燧发枪属于被迫无奈并且那个时候也没有搞线列作战,也没有刺刀这玩意,因此早期燧发枪对比火绳枪其实没什么优势,反而劣势一大堆。
所以在三十年代之后,瑞典人解决了火绳枪来源问题后,就毫不犹豫的把原先装备的早期燧发枪给抛弃了,大部分火枪手重新换装火绳枪,只剩下少许特殊兵种还在使用。
不过进入四十年代后,技术持续进步,如今的欧洲国家又开始大规模使用燧发枪,三十年战争的末期里,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已经装备了燧发枪,不过依旧没能全面取代火绳枪。
这个时期的欧洲,燧发枪和火绳枪是属于混装的,没能完成彻底的统一,主要还是欧洲人的工艺技术有所缺陷,生产出来的燧发枪的击发率依旧比较低。
同时没能大规模引入刺刀以及线列战术,这一点对燧发枪的普及装备影响更大。
刺刀以及线列战术,才是体现燧发枪优势的关键,没有这两样东西,燧发枪其实还不如火绳枪好用的
而这个时期的欧洲人还是把燧发枪当火绳枪用,并继续和长矛手进行混编的,只不过长矛手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削减,从二十年代的一比一,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的二比一甚至三比一了。
作为和外界交流比较频繁,又直接接触俄罗斯,并获得俄罗斯扶持的准格尔,他们自然也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了燧发枪,不说欧洲人装备的一些击发率不高的燧发枪,就连楚军装备的二年式燧发枪,他们其实也通过一些地下渠道获得了少许。
其实他们也尝试过想要彷制楚军的燧发枪,但是他们彷制不了其他的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倒是可以搞,比如防风盖,刺刀,标尺,枪托这些东西其实都能照这样子抄。
当年明军和东掳人都能抄袭楚军的火绳枪,如今准格尔抄袭楚军的燧发枪也不奇怪。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抄不了的,那就是弹黄!
大楚帝国的燧发枪,其实和欧洲的燧发枪的最大区别是在枪机上,而枪机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弹黄。
大楚帝国采用的是短弹黄,欧洲国家的燧发枪上的枪机采用的是长弹黄
为什么会有一长一短因为材料问题。
大楚帝国花费巨资,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专门为了燧发枪而研发出来的弹黄更加坚韧,使得能够以比较短的弹黄作为击发动力,并产生足够的火星点燃火药。
而欧洲的同行们,显然是没有国家或大型企业专门花费巨资和召集技术人员,去研发更优秀的弹黄,因此他们只能使用性能差一些的弹黄,为了尽可能的确保弹黄力度,他们的弹黄往往也比较长。
就是这么一个小玩意的区别,直接导致了大楚帝国和欧洲的燧发枪出现了巨大的性能差距,击发率相差比较大。
如此也就导致了楚军敢全面列装燧发枪,而欧洲的同行们只能犹豫纠结,没胆子全面换装燧发枪。
欧洲军队尚且如此,准格尔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更不可能解决燧发枪的技术难题,根本不可能和大楚帝国一样大规模的全面列装燧发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0/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