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6/1447


而正八品的巡警,比如县巡警局下属的各巡警队的队长们,综合月收入能够达到十五元左右。
嗯,这里只说合法薪资收入!
而再往上的七品的话,这其实和普通人没啥关系了,你要知道,大楚帝国里的镇长也才正七品,县里的各科科长们也才正七品。
大楚帝国里的七品以上官员,人数其实不多的;一个镇里才两个,即正七品的知镇以及从七品的副镇;一个县里也才二三十个而已,也就是各镇的一二把手以及县衙门各科科长副科长们,然后再算上正六品、从六品的知县,县丞等高官。
整体来说,七品以上的官员,在偌大的官员群体里不具备普遍性。
而对于大部分所谓的‘官员’们而言,其实他们一辈子也没有指望能够跨过七品这道门槛,这些人长期负责具体的事务,乃是官员群体里的绝大部分主要构成。
所以讨论七品以上的官员待遇也没什么价值。
仅仅是从低级官员的薪资收入来看,和普通人的薪资收入差距是极大的,这可是好几倍的收入差距呢。
从这也就可以看的出来,罗志学对于基层官员们的薪资待遇还是比较上心的,并没有亏待他们。
但是吧,有时候你给的再多人家也嫌少!
人心不足蛇吞象,钱这东西,大部分人都是永远不嫌多的,所以贪腐现象一直都有,打杀了一批又会冒出来一批。
大督察院打击贪官就跟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永远割不完……一批又一批的贪官们,造就了无数御史们的上位。
因为大楚帝国里大督察院里的御史们想要上位,其他的都不靠谱,只能是寄望于拉下几个官员。
你今儿干掉几个贪官,明儿上头就能够给你升职,而且发展到现在都快要形成潜规则了,甚至有点明码标价的意思。
比如说要想成为大督察院里的左都御史,成为大楚帝国司法体系里的第一人,手底下没几个从二品甚至正二品高官的鲜血,都上不了位。
简单来说,你不干掉几个侍郎巡抚级别以上的官员,你就别指望能够当大督察院的一二把手。
想都别想!
督察院里的其他职务升迁也差不多,想要升迁熬资历没用,干其他的也没用,只能靠杀其他官员当你的垫脚石。
所以大楚帝国里的高级御史们,个个都是官屠……
因为任何一个从三品以上的御史们,每一个手里都沾着一大批贪腐官员的鲜血,不然他升不上去。
在大楚帝国里,官员贪腐是常态,督察院反腐也是常态,对此罗志学并没有干涉太多,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他都很少进行具体的干涉反腐工作。
还是那句话,御史你想要升官,成为真正的高官,那么就得先拿下几个大贪官的人头……至于怎么做到,具体要针对谁罗志学不理。
不过当涉及到一些原则性问题的时候,罗志学就会亲自出手,然后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吏治整顿了。
帝国成立初期的时候罗志学就搞过好几次,当时主要针对的是前明余孽,这些家伙通过归顺,科举等方式混进了大楚帝国的官员队伍当中,然后试图从内部动摇大楚帝国的基础。
也就是试图动摇大楚帝国的税收问题。
早些年的时候,帝国内部就有这些前明余孽们一直鼓吹要废除士绅一体纳税,把统一农业税恢复到以往的丁税和地税结合,恢复徭役制度等等。
还想要把农业税的征收方式从实物以及现金相互结合的方式,变更改纯现金纳税等等。
然后还对工商税过高表示不满。
总之,他们对大楚帝国的税务有着无数的不满,然后三天两头上折弹劾。
对于这种情况,罗志学当年通过了连续数年的吏治行动进行了扼制,把一大批混进来的前明余孽以各种贪赃枉法的罪名送上了断头台。
等到国内彻底统一,尤其是击败了东掳之后,华夏地区迎来了真正的统一,大楚帝国坐稳天下后,很多官员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终于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再加上大楚帝国彻底统一华夏后,国内的士绅资本们也是认清楚了现实,并积极投身工商业当中试图发财,而这个时候,这些士绅资本们依旧带有浓郁的前明时代的做事风格,干啥都想要拉着官员一起搞。
在士绅资本的金钱女色的诱惑下,一大批的泥腿子出身的帝国中高级官员被腐蚀,开始利用权力为自己,为家族谋图难以想象的经济利益,甚至都忘记了当年他们有多么的憎恨前明的那些贪官污吏的。
屠龙的勇士,也变成的恶龙!
一时间里,尤其是承顺十年前后这三四年里,国内官场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官商勾结,官员贪污腐败等情况,并直接影响到了国内工商市场的正常发展。
82中文网
===第六百三十五章
皇家乐舞团的改革===
市场,有时候是需要保证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公正。
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到时候别说工业发展了,不大幅度倒退就得谢天谢地了。
大规模的官商勾结,已经严重影响了大楚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这毫无疑问又惹毛罗志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6/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