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6/1447


就和明末时期的陕甘地区的持续动荡一样!
大楚帝国是建立在明王朝的尸体上的,后续自然也对明王朝的灭亡因素进行各种详细的研究,以吸取教训并作出改变。
而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的大规模饥荒,就是大楚帝国最为看重,并且也是最为警惕祸乱根源。
在大楚帝国的高层眼中,他们宁愿在对外战争里一败涂地,失地千里……也不愿意看见腹地省份陷入动荡之中。
外战失利,撑死了割地赔款,只要给帝国一些时间缓过气来,迟早能打回去。
内部失控,那可就真完犊子了。
因此大楚帝国高层,不管是罗志学这个皇帝,还是那些高级官员们,一个个都非常警惕这种内部失控的事情。
而能够导致内部失控的原因,除了野心家叛乱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天灾人祸导致的大规模粮食减产,继而形成饥荒了。
所以接到了江西方面的示警报告后,罗志学当即召集了御前全体参务会议,除了日常值班的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外,其他没有入宫值班,在京的大臣们也被叫了进来。
二十多名帝国重臣聚齐一堂,包括军方将领在内商讨着该如何解决今年必定会出现的江西地区的饥荒问题。
在往常时候的御前会议里,罗志学一般只坐在上面看戏嗑瓜子,听着臣子们争论不一样。
但是今天的会议里,罗志学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
“首先,要尽可能的挽救更多的当地农作物,当地粮食产能能救下一粒,那么在未来也会减轻一粒粮食的赈济压力。”
“必要时候,军方要给予配合,协同地方建筑工程企业进行引水渠、打井等必要的紧急施工。”
“而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等,朕想应该不用多说了吧,等下你们就商讨出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当地必定会出现的粮食减产做准备,其中重中之重的粮食调运,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老天爷可以让江西地区的粮食绝收,但是朕绝对不能让江西百姓没有饭吃!”
“这是朕的底线!”
“后续的一切政策方针,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底线来进行。”
说到这里,罗志学抬头环视一圈:
“此事事关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存亡,朕丑话说在前头。”
“谁要是在这事上给朕掉链子弄手段,朕就要他全家人的脑袋!”
(本章完)
.
===第六百四十一章
是危机也是机遇===
去年开始的极端反常气候,让江西乃至周边一些地方都遭到了严重的干旱,这也给正处于工业快速发展当中的大楚帝国带来了一些阴影。
不过也只是一些阴影而已。
大楚帝国可不是前明或是古时候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生产力极为低下,面对天灾统治者纵然有心救灾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但是大楚帝国不一样,大楚帝国是一个正儿八经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帝国,大量机械设备的应用,使得大楚帝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虽然大楚帝国还没能解决杂交水稻问题,也没有能够搞定化肥问题,但是生产力的提升依旧给农业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比如更多,更好的农具,农具作为农业生产里的重要工具,在粮食生产里的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良好而充足的农业工具,可以让农民们同时耕种更多的土地,哪怕是在无法提高单位产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种植更多的土地来提升粮食总产量。
此外大楚帝国的充足国力,也让大楚帝国拥有了古时候的封建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各项水利设施以及道路等交通设施。
尤其是水利设施更是遍地都是。
如今大楚帝国的水利设施,虽然无法和后世相提并论,甚至远远不及,但对比传统封建王朝也是强了数倍不止。
以这一场旱灾而言,如果放在前明那会,哪怕是明初时期的盛世,没有内乱,朝廷也尽可能赈济,恐怕也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进而导致无数人饿死。
因为以前明时期的生产力,根本无法阻止大规模的粮食绝产,同时也不可能用便捷的方式把大量外地的粮食运输到灾区。
但是大楚帝国却是可以!
之前修筑的大量水利设施,并不是没有发挥作用,相反前些年修建的大量水利设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要不然话今年很多地方就不是减产,而是颗粒无收了。
依托强悍的水利设施,很多只是遭到普通干旱的地区里依旧能够依靠蓄水库、引水渠等方式保证最基本的农作物的浇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6/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