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1447


但是这无所谓,反正武昌城内的明军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在这里就行了。
——
根据情报司查探的情况,如今武昌城内的驻防明军有大约一万五千余人,这也是明军在武昌一带里的绝对主力部队。
武昌城外围东侧沿江地带,大约一共部署了大约两千多人,有一个大型、三个中型的沿江营寨,整个东部沿江防线延续大约三十里范围。
武昌城外围西侧五十里范围内,也部署有多个中、大型沿江营寨,每个营寨驻防兵力数百人到千人不等。
明军在武昌一线的防线很明确,也很简单。
那就是以武昌城为核心,向东西两边延伸,大概间隔十里左右就会依托当地的渡口,小镇或村庄构筑一个大型营寨,部署数百兵力不等。
这些大型营寨之间,每间隔一里还会有小型的哨卡部署数十人不等,用来防止保乡军小规模的渗透作战。
根据明军的这些部署,参谋部猜测明军的整体防守策略,可能是等保乡军渡江的话,那么就让这些部署在两侧沿江地带的明军第一时间在滩头进行抵抗。
以迟缓保乡军的渡江步伐,为武昌城内的主力出兵阻击争取时间。
不然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武昌城东西两侧也设立多个大型营寨,而且兵力部署还是属于一字排开的那种。
针对这种情况,徐志贤的判断是:“他们啊,还是怕了我们,不想被我们围困在武昌,更没信心在我们的强攻之中守住武昌!”
“这才想要打算打一场滩头阻击战,给我们来个半渡而击。”
这也是事实,如果不是没信心守住武昌城,他们也不会这么搞啊。
没信心守住城的情况下,他们就绝对不能让保贼顺利渡江并围困武昌了。
一旦让保贼围困武昌,那么后面他们将会彻底失去战争主动权了。
更重要的是,长江外头还有贼军的水师在,一旦武昌守不住,到时候他们连从长江撤退的机会都没有。
武昌城里,很多人还不想投贼,更不想死呢!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争渡争渡===
按照当初唐晖的想法,在沿江一线设立密集的哨卡,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个中、大型营寨。
当发现保贼想要渡江的时候,哨卡第一时间点燃烽火,附近的中、大型营寨里的明军迅速增援,只要明军行动及时,完全可以在保乡军刚开始渡江的时候就进行反击,把第一批保贼渡江部队压制在滩头。
同时武昌城内的主力也会迅速出击,争取在一天内就抵达保贼渡江地点,然后继续狙击保贼渡江。
一旦保贼渡江部队压制在滩头,也就没有了足够的展开空间用来列阵,他们甚至连火炮都运不过来。
而没有了大量火炮,尤其是重型长管火炮的保贼军,那就是一只没了牙的老虎。
到时候明军用人命堆,也能把失去火炮保护的贼军渡江部队给堆死,进而挡住保乡军的渡江攻势。
基于这些原因,当初从钟祥退守武昌的唐晖才制定了这个看似冒险分兵,但实际上在唐晖看来,这是唯一一个可以把保乡军挡在长江北岸的策略。
继任者杨嗣昌也没有改变这种防御策略,这不是杨嗣昌不想改,而是他不好改。
一方面是明军不可能今天玩滩头狙击战,明天玩死守武昌的,这一段时间改一个战术,很容易自己把自己给折腾死。
另外一方面则是现在的杨嗣昌也名不正言不顺难以直接下令给湖广各部。
毕竟他本人其实并没有正式就任总理五省军务,甚至连他本人现在都还在湖广常德府武陵县老家呢。
唐晖被逮捕之后,崇祯帝要夺情起复杨嗣昌,然而这个夺情起复可是非常麻烦的,哪怕崇祯帝一意孤行,但是该走的程序还是少不了,比如说这个夺情起复的圣旨最少也要下三次才行。
要不然,大家的面子都过不去,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而这会杨嗣昌的夺情起复,都还在走程序呢。
目前杨嗣昌已经是推辞了第二道夺情起复的圣旨,按照规矩,后头还得再辞让一边才行。
等走完流程,估计要到十一月份才能正式上任了。
尽管杨嗣昌已经开始实际上插手湖广一带等地的防务,同时也通过折子向崇祯帝建议的方式,开始统筹五省防务,以集中多省兵力围剿保贼。
但总归是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他人不在武昌,也很难了解到更详细的情况,没办法做出更加妥当,详细的安排。
这也就导致了杨嗣昌选择了延续了唐晖时期制定的滩头狙击防守策略。
这种策略看似可行,但是在大楚帝国参谋部的徐志贤却是漏洞百出。
“他们想要半渡而击,这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们能做到吗?不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