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6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8/1447


获取钱粮!
这,也就涉及到了楚军东进的第二个主要原因:缺钱!
上半年打楚南,夺取环洞庭湖以及湘江水系沿岸的人口密集地、产量地。
下半年东进江南,夺取赣北、江南甚至战争进行的顺利的话一口气杀到浙北去,同样是为了夺取这一片长江南岸地区的富庶之地。
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作战计划?
除了军事战略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考虑到了经济问题!
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其实大楚帝国今年东进还是明年东进区别都不大,甚至严格上来说,相反拖到明年再打把握还更大有些,因为那个时候第二近卫师和第十师也成军了,打起来优势更大。
但是从财政角度而言,大楚帝国就无法承受了。
罗志学很明确的跟负责制定东进作战计划的徐志贤说:“这一次东进,不仅仅是要解决军事问题,更要解决经济问题!”
“今年我国的财政支出预算,已经达到了三千一百万两银子!”
说到这里,罗志学还特地看了一眼徐志贤:“其中你们军方的军费预算就有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临时作战预算又有五百万两银子,这加起来就是两千万!”
感受到了罗志学目光的徐志贤,很自觉的低下了头!
这个五百万两临时战费,可是他徐志贤代表军方,各种放狠话甚至威胁郭全书为首的文官集团,这才弄到手的。
说白了,如今大楚帝国的财政困局,大半都是军方的过渡扩军以及采取的精兵政策所导致的。
当然了,大楚帝国的财政支出也不仅仅只有军费,还有各类行政费用以及赈济费用等等。
各类行政开支也得几百万两银子,赈济费用,主要是恢复楚北楚南两地的民生,恢复当地农耕,以工代赈等等,也要两百万两银子左右。
军费加上行政经费再加上赈济恢复经费,一年三千多万两银子的开支就压在大楚帝国君臣的头顶上。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打仗就破产===
罗志学道:“这么大的开支,光靠我国现今控制的楚南、楚北以及河南一府以及其他零星的地方收上来的税肯定是不够的。”
对此,徐志贤微微点头,他虽然是军人,但是同样也知道财政那边的基本情况。
湖广一地虽然是产粮重地,但是民间的工商业很一般。
如此,帝国在湖广地区的税收,主要就是以农业税为主。
商税方面的话,并不算太多,就这,其实还是靠了工业部下属的各工厂以及专营的盐税所贡献的商税。
自从各厂财务独立之后,工业部下属的各工厂,商行也要按照税法纳税了,哪怕看似这种纳税是左手进右手出,但是纳税的规矩不能坏,所以依旧得走一遍,如此也就产生了工业方面的税收。
只不过为了扶持国防工业,国防工业的税收比例比较低就是了,收上来的总额也不算多。
其次则是官方专营的大楚帝国盐务公司上缴的盐务利税,这盐税收入倒是实打实的收入,并且数量不少。
而上述两部分,也就构成了目前大楚帝国的主要商税来源。
至于说除了官方产业外,纯民间的商税其实不多,毕竟湖广这地方和江南还是不同,传统手工业没那么多,经济结构还是偏向于传统农业的。
如此情况下,整个大楚帝国在湖广收上来的税收撑死了也就千万左右(归入国库的税收,不包含留给地方财政的部分税收)。
这千万不到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大楚帝国如今支出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靠着税收,哪怕是加上专营的盐务以及官方企业贡献的税收,那也是养不起大楚帝国的。
那么大楚帝国的庞大开支是怎么支撑起来的?
自然是靠着南征北战的时候,不断抄没的敌对势力以及人员的资产。
大楚帝国的税务部,税收那只是他们的业务之一,还有一大业务就是抄家……
各种藩王、权贵,顽抗士绅大户们,抗税士绅大户们,全都是他们的抄家对象。
而大楚帝国国库里的钱,大多都是抄家来的。
但是抄家收入是一次性收入啊,现在大楚帝国兜里有钱,不代表着明年还有钱啊。
毕竟哪怕是抄没了几千万,也顶不住大楚帝国一年三千多万的财政开支几年啊!
这能维持个一两年就不错,再多,那得把治下的士绅们都杀光了抄家才行……
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8/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