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447


只是以前的时候,明王朝那边的将领们没可学习的对象,搞不懂野战火炮的特殊炮架,所以一直只能把红夷火炮当场要塞火炮使用。
如今有了大楚帝国陆军给他们打样,让他们有了可抄袭的对象,所以思路转变起来还是很快的。
不要怀疑,明廷其实对各类新技术装备的接受程度很高。
明廷里的佛郎机火炮、红夷大炮、鸟铳这三大主力装备,可都是外来货,但是明廷方面看到这些好东西后,直接就开始大规模仿制并装备了。
就连燧发枪人家也接触过,只是之前欧洲传过来的燧发枪还是属于簧轮燧发枪以及早期的撞击式燧发枪。
造价超高,工艺复杂,不具备大规模装备的性价比,所以明廷才没搞……
不说明廷,就算是欧洲那边虽然现在也很少装备燧发枪,刚死没几年的瑞典古斯塔夫二世,他改革后的线列战术,使用的还是火绳枪,只是和楚军一样,把大口径火绳枪轻量化,这就是三十年战争期间很流行的瑞典风格的火绳枪。
不仅仅瑞典用,其他欧洲国家也陆续仿制并使用,比如英国在内战时期就广泛生产瑞典风格的火绳枪用于战争。
也就是说,直到现在,欧洲那边的火枪手们使用的火绳枪,还是以火绳枪为主,至于燧发枪虽然也有装备,但是数量很少。
历史上,大概要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陆续解决撞击式燧发枪的各种技术难题,提高击发率,降低成本之后,燧发枪才逐步取代火绳枪,但是要彻底取代,那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
期间十七世纪末的套筒式刺刀的出现,最终彻底奠定了燧发枪的步兵主力武器的地位,排队枪毙战术开始彻底横行欧洲。
纵观同时期明廷以及欧洲的火枪发展和应用,其实明王朝也没落后太多。
都是用火绳枪,谁也别说谁的不是……
所以,别觉得人家明王朝就不会学习仿制更好的武器装备。
人家也不傻的!
只是吧,有时候有了先进装备不一定就能发挥出来其作用来。
明廷最近大半年,各督抚搞出来不少枪炮,但是还是打不过楚军,所以有时候,武器也不能决定一切。
谷巰
有意思的是,这个过程里大批明军督抚们搞出来的枪炮都落到了楚军手里。
前期楚南战役里,大楚帝国陆军就从明军手里缴获了至少五千支以上完好的新式火绳枪,嗯,也就是仿自楚军元年式火绳枪的灭贼铳。
此外还缴获了大概二十多门的两斤半野战炮,三门五斤野战炮,虽然这些火炮都是铁铸的野战炮,但是用处也不小。
最后这些杨嗣昌花费了巨大代价才搞出来的新式枪炮,最终都落到了楚军手中并装备。
暂编第四混成团里所用的火枪和火炮,就是缴获自杨嗣昌编练的湖广新标军的枪炮。
而这一次九江战役里,楚军又缴获了一大批新式枪炮,这些枪炮也会被直接补充到楚军各部使用。
这么说起来,其实明军的新标军,对楚军的扩张还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
至少那几十门野战炮和红夷重炮就是能帮助楚军缓解不小的压力。
——
当楚军之第一军开始前往湖口,开始打造渡河用的船只,木筏,为后续渡江强攻湖口做准备的时候。
第七师这支尚未满编的主力部队也南下抵达了南康府府治星子城。
只不过驻防此地的明军早早就得知了九江陷落,守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消息,驻防此地的八千多明军也只是普通的营哨兵,其中不少还是征召来的民夫青壮。
对于来势汹汹的楚贼,他们根本就没有顽抗的心思。
在第七师抵达星子城前夕,驻防该城的明军就已经主动撤退了,部分乘坐船只过湖泊,然后前往湖口,不过更多的还是一路向南退却。
第七师杀到星子城的时候,城内只剩下数百老少残弱,而且他们根本就没有抵抗,在楚军刚到呢,就主动打开了城门投降。
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星子城,却是没让第七师的师长黄祥斌少将高兴……
因为进城后发现,提前退走的明军把城内官仓的粮食以及金银等都搬空了,毛都没给他剩下一根。
虽然说还是会通过肃清作战,针对顽抗士绅的抄没,针对粮行进行强制性的平价征用等措施获得钱粮,但是这也无法挽回被明军带走的那些钱粮啊。
就是不知道第一骑兵旅到那里了,如果抵达了德安一带的话,说不准能拦截到星子城逃走的明军。
第一骑兵旅和第七师虽然是一起南下,不过却是兵分两路。
第一骑兵旅是直接走平坦大道,从九江城直接南下,走的是庐山西边的平原地带,最后一路前往德安,为的就是快速杀到德安,在德安城的明军反应过来之前拦住他们溃逃或其他明军对此地的增援。
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这地方比较平坦,适合骑兵作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