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1447


毕竟单纯依靠军事力量维持统治很不靠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犹如沙滩上的堡垒,一涨潮就完蛋了。
罗志学还得在军事力量之外,再给自己的帝国找一条统治的根基。
而甭管是地主还是新型资本家等上层,罗志学觉得不靠谱或者说没那个必要。
因为他们都存在着软弱性,并且缺乏对抗武力的能力。
对于这些人数只是极少数的士绅地主、资本家之类的,他们乖乖听话还好,不听话就一炮轰过去就完事了,罗志学没必要和他们妥协。
嗯,现在楚军就是这么干的,在新占领区里玩抄家灭族,楚军可从来都不手软的,更加不在乎什么地主士绅们的想法。
总之就是要么乖乖交税,要么抄家灭族,就算是要逃跑到明王朝那边去,你也得把家产留下!
不过底层民众,尤其是农民们不一样。
他们人数更多,而且更加容易满足,拉拢他们性价比更高,这用的好了,那么就能够成为帝国真正的统治根基。
嗯,底层人人数太多,一旦反抗起来镇压也太麻烦,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
陕西那边的流贼就是典型的例子,明挺杀了一批有一批,但是一直杀不完……
而且罗志学觉得,就算真反抗了也不能真杀完,真杀完了他统治谁去?
现在,他已经是暗自敲定注意了:农民!
罗志学有了决定后,很快就是把手底下的几个文官找了过来!
罗志学自然不会直接跟他们说搞什么统治基础这些东西,而是谈论一些更加直观的施政措施。
比如说解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问题,比如解决佃租过高的问题,再比如就是该如何防止土地进一步兼并,该如何想办法让那些地主们,把手中的大量土地出让。
而这些措施一条条说起来都是属于非常宏大的题目,简单的一场会议自然是无法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今天罗志学把这些人找过来,只是给他们透露个口风,让他们知道:朕很关心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你们也该重视起来了!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一样的秦淮河===
大楚帝国承顺二年,明崇祯九年。
十月十五日,应天府江宁县金陵城,即明南京城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金陵城外郭城墙和内城墙之间,金陵城城南地区,这里是金陵城内少有的高地。
并且距离金陵城的护城河,
也就是秦淮河一千多米,而正对面就是横跨秦淮河的长干桥,长干桥之后就是金陵城南面最重要的城门:聚宝门。
如果明军能够依托雨花台高地进行防守作战,并在上面部署重型火炮的话,那么足以覆盖周边地区,楚军自然也就不可能在这里发动攻城作战了。
但是很可惜,
明军虽然一开始也在这里构筑了营寨驻扎了兵力,
甚至部署了两门的红夷火炮,
但是当外郭城墙的明军不战而退后,雨花台驻防的一千多明军也是直接跑了个精光,连带着把山上部署的两门宝贵的红夷大炮连带弹药都是完好无损的让给了楚军。
昨天楚军第一师杀到此地的时候,看都的是完好的营盘工事以及一批火炮,唯独一个人影都见不着。
第一师自然是很不客气的占据了明军之前在此地构筑的营寨,并把两门明军遗留的红夷大炮调转了炮口,对准了长干桥方向。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罗志学率领第一近卫师等部队也抵达了雨花台,并在这里设立了前线指挥部。
罗志学并没有把指挥部设立在山中原有的建筑里,而是直接在山顶上,面向金陵城内方向视线良好的地方构筑了临时的帐篷,并在这里作为前线指挥部。
此时的罗志学,就站在指挥部所在的山顶上,遥望着前方的金陵城。
视线之内,依旧是有不少的民居,
此地毕竟是外郭城墙和内城墙之间的地区,
已经算是属于城区了,
拥有众多的建筑。
只不过相当多一部分就建筑都已经被楚军强制征用,
这倒不是说用来充当军营,而是为了把这些房子拆掉,为大军展开攻城腾出足够的空间。
大片民居往前,乃是大名鼎鼎,让大楚帝国君臣们念念不忘,做梦都想来的秦淮河。
早期的秦淮河,实际上是被明廷作为金陵城的护城河而存在的,但是随着金陵城一带承平日久,金陵城的居民越来越多,并朝着外围居住的时候,秦淮河也从当初的纯粹的河流,护城河,演变为了商业繁华之地。
秦淮河两岸,商铺酒楼林立,河内画舫众多,众多商铺和画舫以及数量庞大的小姐姐们,一起构成了华夏千百年里最为著名的小姐姐聚集地之一。
往前往后数百年,大体上也只有后世东掳灭亡后,有格格们出没的幽州城八大胡同,以及军阀混战时期,有大量交际花出没的松江府黄浦江西岸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了。
哦,不对,二十一世纪的南边还有个城市把此道再一次发扬光大,以优质的服务而著称。
可惜,后来那些小姐姐们都丢弃了老祖宗的传统,跑去玩直播了。
简直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让人惜之叹之。
只不过昔日繁华的秦淮河沿岸地区,如今却是一片萧瑟,众多的画舫除了那些固定不能移走的,那些能移动的画舫基本都跑光了。
至于衣着稀少,擅长吹拉弹唱的小姐姐们更是一个都见不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