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1447


而高邮州城的守军呢,总兵力不过六千余人而已,其中两千多人是江北新标军,四千多人是卫所兵。
他们都是属于扬州防线守军的一部分,嫡属于江北巡抚宋祖舜麾下。
宋祖舜驻防扬州,守的可不仅仅是一个扬州城,而是以扬州为核心,运河为沿线的大片地区。
除了在扬州城内囤积大批兵力外,宋祖舜还派兵驻防扬州城北部的高邮州,扬州城东部的泰兴、泰州也有部分驻兵。
如果宋祖舜放弃诸多外围地区,只是单纯守一个扬州城的话,那么很容易就会被楚军攻占外围若干城池,切断京杭运河,最后被战略包围。
到时候,扬州城就会变成孤城一座,没办法再从淮安等地获得增援了。
然而宋祖舜手中的兵力也是有限的,他手底下一共也就三万多人兵力而已,扬州城防线就需要两万多兵力,其他几个地方多少也需要分出去几千人,这留给高邮州这边也就只剩下六千人了。
这六千人,由宋祖舜麾下的副总兵黄庭浩统帅。
然而现在黄庭浩看着城外的大批楚军,他却是没有半点守住高邮州的信心。
他可是和楚军多番交手的老将了,之前宋祖舜在和州硬抗第四师猛攻数月之久的时候,他就是宋祖舜麾下的一个参将,带着一个营的江北新标军作战。
那一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麾下的一个营六百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下了四百多人。
楚军的炮火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歇,尤其是楚军发动总攻后的那几天里,炮火之猛烈,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楚军的猛烈炮火中,他带领的一个步兵营,其实也没怎么和楚军进行近距离交战,但是等到最后撤出和州的时候,他麾下的步兵营已经只剩下四百多人了。
足足有两百多人陆续死在了楚军的交战当中。
不过虽然他的步兵营死伤不小,但是却也算表现出色,甚至也取得了一定的反杀楚军的战果,撤退过程里表现也不错,甚至两次充当断后部队,打了一次小规模的反击,伏击了轻兵冒进的楚贼百余守备军,斩首数十级。
撤往扬州城后,宋祖舜很快举荐他为副总兵,并让他当了江北新标军左军统帅。
明廷诸多新标军里,其编制以及称呼和官制,基本都出自杨嗣昌之前搞出来湖广新标军。
基层编制和楚军差不多,都是队、哨、营。
而营以上,他们没有设团或旅,而是直接设军,以若干个步兵搭配炮营、辎重营、骑营,组成一支在兵力上大概三四千人军。
类似大楚帝国里的混成团、混成旅。
此外他们虽然没有团级部队,也不设团长,但是他们在军统帅之下,往往会由两个参将、游击之类的将领,由这两个将领分别统帅两三个步兵营战斗。
其实这也是楚军里的团级编制了,只不过明廷的新标军并没有固定下来而已。
而这,其实也是明廷方面的新标军将领们,为了掌控兵权所采取的一个措施,不愿意设立固定编制的团级部队,来分走军统帅的兵权。
因此明廷里的新标军,其最大固定编制就是类似楚军混成旅里的军了,在往上的话,就是属于类似行政编制的江北新标军、两广新标军这种番号了。
而各地方新标军兵力和战斗力也不相同,两广新标军多时候两万多人呢,而很多督抚手底下的新标军只有几千人而已,装备就更不用说了。
而细分到各左右前后中各军里,各军兵力以及装备水平甚至战斗力,差距也是非常大。
具体看军统帅的能力和人脉关系以及练兵能力,强悍的一个军,往往能够做到满编甚至超编,比如之前的两广新标军右军,其总兵力超过六千人呢,其步兵营除了六个固定编制外,还编有一个所谓的陷阵营。
而兵力少的,比如宋祖舜的这个江北新标军后军,兵力不过两千余人。
而且这两千多人主要是由三个步兵营构成的,而炮营虽然挂着炮营的名头,但实际上只有四门两斤半火炮,人数不过数十人而已,骑兵营也是只有区区数十骑而已。
造成他的后军兵力少,装备差,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后军编成时间短,乃是江北新标军里最后编成的一个军,距今也不过三个多月,乃是从黄庭浩之前带的那个步兵营里扩充而来的。
还有更重要的是,宋祖舜并没有给他太多钱粮和枪炮上的支持,只是给了他的番号,然后让他自己想办法凑集军需枪炮。
黄庭浩对此也能理解,他的老上司宋祖舜现在也是焦头烂额,手底下养着一万多新标军,以及两万多卫所兵,所耗费的钱粮可是非常庞大的,但是朝廷可没有给宋祖舜一个铜板的养军费用……
江北新标军以及当地卫所兵的耗费,可全都是要宋祖舜以及麾下各个将领们自筹的。
黄庭浩这边也不例外。
有时候吧,黄庭浩也会生出疑惑:自己这样费尽心思凑集钱粮编练大军,然后报效朝廷和楚贼打仗,到底图个啥?
升官发财?
升官只给个官帽子有屁用。
至于发财,朝廷现在连军费都不给了,所有军需都得自行凑集,这要是为了钱财的话,他完全可以不练军,直接把凑集的钱财装进自己的腰包了,那少说也好几万两呢。
但宋祖舜没有,他黄庭浩也没有。
所以升官发财,对于很多一线和楚军作战的明廷将领而言是不存在的,哪怕是对于宋祖舜这种封疆大吏而言都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