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8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3/1447


他这一次北上亲征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亲自率军并督战拿下扬州、淮河这两座战略要地城池。
至于再往北的战斗的,罗志学可能就不会亲自前往了。
主要是距离太远,而且后续的北伐战事持续时间也会很久,这打完山东还得打河南,陕西,北直隶,打完北直隶也和东掳直接对上了,到时候免不了又会持续作战。
漫长的北伐战事里,罗志学注定是不能长期在外亲自率军指挥作战的。
而身为帝国的皇帝,罗志学也不可能离开他的首都太久,久了容易出现问题。
因此在罗志学的计划里,这一次亲征北伐等到拿下淮安城后,也就差不多可以返回了。
至于大军则是继续进行江北战役的其他部分,比如拿下合肥、凤阳、徐州等地,把战线整体推进道河南、山东去。
三月十二日,罗志学率领第一近卫师、第四师以及三个臼炮团等主力持续北上,而第十五师的部分部队则是留守扬州,通州等地。
而在罗志学沿着运河前往淮安的时候,大批大楚帝国的内河运输船队,已经是在海军的内河战舰以及步兵的掩护下,朝着淮安驶去了。
在打通京杭运河扬州段的第一天开始,大楚帝国后勤部就组织了五百多艘满载各类作战物资以及粮食的船只沿着运河北上了。
不过别看有五百多艘很多,但实际上也没多少……
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是有限的,这些船只也都是一些小型的漕船,搭载物资的数量并不多。
当这些满载物资的船只先一步抵达淮安城的时候,淮安城外的第三军也是获得了大批紧缺的弹药。
紧接着,第三軍就對淮安城展開了多场的试探性进攻。
等罗志学率第一军等部队抵达淮安城外的时候,第三军都已经把淮安城外的外围工事打的差不多了。
而且随着大批四十八臼炮,十四斤重炮抵达,实际上单凭第三军自身的两个半师,就已经足以拿下淮安城了。
但是为了保守起见,也是为了降低伤亡,楚军还是把第一军所属的两个师投入了战斗。
三月十七日,数万楚军在罗志學的指挥下,开始对淮安发动了全面总攻!
数百门火炮狂轰滥炸下,防御体系不如扬州城,兵力也不如扬州城的淮安城,哪怕是有着杨嗣昌亲自督战,也免不了陷落的命运。
楚军的炮火之猛烈根本不是明军所能抵抗的。
更别说楚军还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足足四个半师以及四个臼炮团再加上部分工兵,海军兵力,足足六万多人参与了淮安战役。
如此劣势下,杨嗣昌所部连三天都没能坚持住。
三月十九日,楚军的步兵就已经杀上了淮安城头!
当晚,听闻楚贼已经突破城头后,绝望之中的杨嗣昌突发中风,继而昏迷不醒。
次日太阳初升之际,已经昏迷了一夜,病若游丝的杨嗣昌终于停止了呼吸。
于此同时,淮安城门楼也升起了一面巨大的楚陆军军旗‘黑边红底黑龙持剑旗’。
远远望去,仿若一头黑色巨龙抓着一柄长剑迎空而击!
===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可或缺的骑兵===
大楚帝国承顺四年、明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日。
这一天,大楚帝国数万人攻占了淮安城,此战中城内万余明军,两千余死伤,余部万人陆续投降。
这一天里,杨嗣昌突发中风而死,余部数十名文武官员或降或逃或死!
经此一役,明廷不仅仅丢了扬州、淮安这两个战略城池,更丢了五万多人的主力部队,其中更有明廷在江北仅有能拿得出手的江北新标军,漕运督标。
在漕运督标覆灭之后,从淮安到幽州,已经再无一支主力新标军!
楚军全歼了江北新标军和漕运督标,所带来的意义甚至比攻克扬州城和淮安城本身更大。
要知道楚军在战役的前面两个月里,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就对扬州,淮安发动进攻,而是采取了迂回进攻的策略,先攻占泗州乃至桃源县和宿迁、清河等地,就是为了堵住这两支新标军的北逃之路。
楚军可不想要让这两支主力新标军突围北逃,然后在山东,在北直隶等地和楚军继续打生打死。
那样的话,楚军到时候固然也能够拿下来,但是肯定要麻烦的很,并且耗费也要更大。
毕竟在江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围歼战役,总比在北直隶发动大规模的围歼战役要容易的多。
如今顺利达成了战略目标,罗志学也是非常的满意!
江北战役进行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战略目标了,接下来就剩下合肥和凤阳,尤其是凤阳这个战略要地还没有拿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3/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