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1447


大楚帝国的参谋部在制定北伐战役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多年前朱元璋的北伐,并且更多的考虑到了自身物资消耗庞大,对运河以及海运的依赖,因此整个北伐战役,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楚军基本都是围绕着河流,沿海而发动的。
比如扬州、高邮州、淮安、泗州、清河、宿迁、凤阳等城池以及楚军主要攻打并和明军爆发大规模战斗的城池,都是清一色的沿河城池。
还有一个看似不太起眼,但实际上在早期了发挥了不小的战术作用,极大牵制了明军早期兵力调动的海州登陆作战,这是沿海城池。
哪怕是后续的作战大概率也会遵循这个原则,楚军会沿着黄河一路西进,攻打徐州、归德、开封、洛阳等黄河沿岸城池。
同时又会沿着运河以及沿海北上攻打山东。
比如沿着运河攻打兖州府、东昌府,然后再沿着大清河东进济南府以及青州府北部等地区。
比如沿着沿海,在海军的掩护下从沿海方向向北发起进攻,攻占青州府中南部、莱州府、登州府等地。
这个过程里,海军方面还准备登陆登州府长山八岛,乃至直接登陆并攻占登州蓬莱,以便后续通过海运进行囤积并补给物资,以支持北伐陆军的庞大消耗。
纵观这些进攻方向,那么就不难发現,其實楚軍作战对后勤的依赖非常严重,基本上脱离了沿河沿海后,如果陆运补给稍微遇到阻碍。
其战斗力,尤其是炮兵火力就会瞬间下滑一大截,然后再面临那些坚城要塞往往就无能为力了。
对此,罗志學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楚军的一大优势就是强悍的炮兵力量,楚军不可能说为了减少后勤压力就放弃手中的大批火炮啊。
这没了大批火炮的楚军,那还是楚军吗?
再者明军喜欢玩防御作战,楚军和明军作战,那就是一个不断撬明军乌龟壳的过程……搞的他麾下的大军不得不携带大量的臼炮和攻城重炮,这些重型火炮一多,各种弹药、骡马粮草消耗自然也就多了。
所以,后勤依赖这一点是没办法避免的。
并且随着军事技术的持续发展,军队对后勤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大的。
后勤消耗越来越大没办法避免,那么就只能尽可能的提高后勤运输和保障能力了。
而这里头的关键又是骑兵!
对于当代的战争而言,骑兵是不可或缺的,越是地形平坦,越是远离河流沿海的地方,骑兵的重要性就越高。
在这些地方作战如果没有骑兵,连后勤线都无法保障!
所以,罗志学看向凤阳府一带的地图时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如今凤阳府一带有着好几千骑兵呢,还都是清一色的边军精锐骑兵,其战斗力不弱,至少不比楚军的第一骑兵旅差到那里去,没少让楚军的师属骑兵部队吃苦头!
如果能够把这支骑兵弄到手的话……
===第四百二十九章
卖身投楚===
罗志学看着凤阳府那边的地图,然后忍不住想起来,能够把这支骑兵给弄到手,以这些边军骑兵的战马以及骑术,再加上自己所提供的精良装备和上好的薪饷以及伙食待遇。
这支骑兵的战斗力应该还能再往上涨个几成。
而一旦能掌控这支骑兵,再加上己方现有的第一骑兵旅以及各师属骑兵团,那么后续杀到了北直隶一带,面临明军大批边军,乃至面临东掳蒙古大批骑兵的时候也就能放开手脚打一场啊。
想到这里,罗志学当即就是招来了麾下的几个情报官员,重要是询问江北地区的明军骑兵情况。
结果发现还不太好搞。
这些明军骑兵分成了好几支,并且互不统属不说,更关键的是这些骑兵并没有受到强制性的约束。
哪怕之前的杨嗣昌也没能全面掌控这几支骑兵,进而让他们听从杨嗣昌的命令进行作战。
江北地区活跃的明军骑兵分别从宣府、大同、辽东三地抽调,名义上是增援江北,也归属之前的杨嗣昌统辖,但实际上杨嗣昌根本指挥不动他们……
因为这些骑兵都是清一色的边军骑兵,那些将领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边军里的军阀头子。
杨嗣昌说的话,他们会听,但是做不做就是很难说的了。
对自己有好处的也会去做,但是对自己没好处的往往就当没听见了!
之前楚军在运河一线发起规模庞大的包围作战,第十师绕道泗州北上奔袭桃源县,第二十三混成旅登陆海州,进而奔袭宿迁的时候。
杨嗣昌其实给凤阳府一带的这三支明军骑兵下达过命令,要求他们拦截楚贼北上。
一开始的确是有少量的明军骑兵跑过来,但是他们一看对面好几万明军,而且也有楚军里的主力骑兵第一骑兵旅掩护的时候,他们一见没啥好处,真上去打的话搞不好还要和楚军里的第一骑兵旅以及第十骑兵团死磕。
于是乎就象征性的随便搞了几个小规模的伏击,紧接着就跑路了。
至于杨嗣昌让他们袭击第十师乃至第二十三混成旅,确保淮安后方安全的命令,他们直接当没听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