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9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8/1447


至于汉中府的后方,也就是汉中府城等地,加起来估计也就两千兵力,再加上几千万四川过来的客兵,只依靠他们根本不可能挡得住来势汹汹的楚贼。
孙传庭手中本来就兵力有限,如今金州那边的一万多守军还来了个全军覆没,搞的孙传庭一时半会的都不知道从那里抽调兵力。
但是兵力再少也得抽调!
沉思许久后,最终孙传庭下令从商州、洛南一线抽调兵力三千,从潼关前线抽调兵力五千。
再从长安等后方各城抽调战兵两千,如此算是凑足了一万兵力。
同时又紧急传令四川那边,让四川迅速派遣至少一万五千万兵力增援汉中府。
孙传庭抽调兵力的时候,抽调的都是常规兵力,至于民夫县勇之类的根本没去动,这些民夫县勇根本不能打仗,明军和楚贼的多年战争经验告诉他,大老远把这些民夫青壮带过来除了浪费粮食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依靠汉中府当地残兵,再加上自己派过去的万人援军,再加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最后能来多少的四川援军,这些兵力能够守住汉中府吗?
孙传庭不知道!
但是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他所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汉中府那边的楚贼万余人兵力,还需要面对潼关前线的数万楚贼大军。
从探子回报的情况来看,楚贼最近的动作极大,各种运输弹药粮食的车辆几乎日夜不停的往来潼关和洛阳之间。
他很清楚,楚贼对潼关发动进攻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
自身难保===
如果潼关守不住,那么长安城乃至整个关中危在旦夕。
一旦失去了关中,哪怕他孙传庭还能带着隆兴帝南逃去四川去,但是他好不容易才拉起来的隆行政权的大好局面也会瞬间崩盘。
所以,哪怕是汉中府遇到了危险,他都不打算从潼关一线抽调太多的兵力,甚至他都下令把在解州一线的大几千兵力也调回了潼关前线。
反正那边是左良玉的地盘,让他自己守住,更何况黄河已经解冻,纵然楚贼攻占了解州一线,也很难跨越滚滚黄河杀入关中腹地。
而左良玉得知孙传庭把解州一线的兵力调走后,气的直接破口大骂:“说好的我守大同和太原,临汾那边交给他来守,这才多久,那个王八蛋就把兵力撤走了!”
“这些读圣贤书的人,没一个要脸的!”
下头的将领问:“那我们现在这么办?是不是派人过去和他们交涉,让他们继续留在解州一线。”
“派个屁,孙传庭那家伙明显是要放弃我们自保了,不然不可能话都不说一句直接就撤兵,现在派人过去说没用的。”
“前些时候汉中金州被楚贼拿下了,他孙传庭肯定要调兵去保住汉中府的,而潼关那边楚贼驻防重兵,而且最近几个月动作极大,估计攻打潼关的时间也不会太迟了,估计因为这样,孙传庭那家伙才会不顾我们的盟约从解州撤兵的。”
“现在,估计他们是自身难保了,那里还会听我们的话。”
“我们自己的地盘,还是得自己守!”
左良玉说这些的时候,已经是琢磨着该从哪里调兵去填补解州一线的空缺了。
哪怕太远和大同一线的压力再大,他也不可能真正的放弃解州那边,放任楚贼从这个方向杀过来。
解州的后头的汾河两岸,乃是广阔的平原,这种平原不仅仅便于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这地方是山地地区的重要产粮区。
左良玉控制下的山西,主要的产粮区也就汾河平原以及太原平原一带,其他地方都差了一些,尤其是北边的大同更是直接位于战区,粮食耕种困难。
所以必要的情况下,他其实宁愿放弃大同也不愿意放弃汾河沿岸平原。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确保汾河沿岸不失,那么后续如果他在大同乃至太原吃了败仗后,那么还能够退往汾河沿岸的平阳府。
必要时候甚至都能直接跨过黄河退往陕西关中地区。
如果到时候楚贼都杀到关中来了,那么没办法,只能是往黄土高原撤退了,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日子会很不好过。
——
随着大楚帝国第十七师攻克汉中府金州城,歼灭了将近一万五千名西明军士兵后,这一场战斗也引起了剧烈的连锁反应,迫使了孙传庭以及左良玉的兵力进行了调动,从而减轻了部分正面战线上的进攻难度。
而这,也是大楚帝国高层为什么不是在潼关,也不是在山西抢先发动进攻,而是先在汉中府发动进攻的缘故,为的就是能够牵制敌军更多的兵力,为后续强攻潼关、太原等地降低难度。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在发动整个西线攻势之前,先一步攻占汉中府,切断陕西关中地区和四川地区的联系通道。
关中地区,乃是陕西关中地区和四川盆地之间的最佳陆上通道,也可以说是一个跳板。
只要楚军能够攻占这个地方,那么就能够把西明隆兴政权一分为二,把四川、云贵地区和陕甘山西地区给切割开来。
所以,拿下金州城后,第十七师并没有在金州城里停留,二月十七日攻克金州城后,黄光茂在十八日就派遣了之前作为预备队,并没有实际参战的一个步兵团以及骑兵等兵力杀向了汉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8/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