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0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986


新罗人又聚在一起开始嘀嘀咕咕,少女当机立断,派了两个地位最低的人前去交涉,死了的话也没什么,那就再派两个出去,隋人终究会感受到他们的善意的。
新罗金氏掌权数百年,多年以来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他们在新罗人中间可比中原皇帝有权威多了。
新罗人进了村落,毫无意外的被人噼里啪啦一顿打,山东人现在戾气未消,有个风吹草动就要往山上跑,丝毫没有礼仪之邦的自觉,看谁都像坏人。
新罗人不懂汉话,也讲不明白自己是谁,来自何方,让村民们很恼火,刚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就有人过来想要夺取他们的村子,正好都捉住送去官府求赏。
县城的人来的很快,十几个人骑着战马纵马而来,准备剿匪。
山东现在就是这么一副鬼样子,随时都可能有状况发生,县衙里从县令到衙役,都是战时配备,其中大部分都是裁汰回乡的夏国兵卒充任,带头的则都是唐军士卒。
由军兵转为地方官吏的情形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都很普遍,算是犒赏有功将士的一条路子。
山东郡县的府兵体系已经彻底崩坏,短时间内也无法恢复,所以现在地方官吏很有战斗力,很多时候干的是府兵的活计。
如今河北那边因为是夏国的老巢,唐军大军施行的还是军管,比山东这边要严苛的多,即便如此,河北那边今年爆发的叛乱也是一场连着一场。
都说大乱之后必是大治,其实这是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大乱之后的后遗症会很多,不想好好过日子的人可谓是比比皆是。
看到战马……新罗人知道自己走不了了,在半岛上,因为马少,所以只要战马出现在战场上,那就一定意味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而能骑上战马的最少也得是个将军。
新罗人在满脑袋官司的少女严令之下,放下了武器,少女其实是认为他们碰到了隋人皇帝的亲军,不然哪来的这么多马?
……………………
新罗人的旅途很坎坷,好在他们平安的进入到了观阳县城,只不过是被押解着进到这里的。
为首的捕头,充任着县里的县尉加守捉,也就是剿匪官,长的比较吓人,瞎了一只眼睛,手指也缺了两根,以前是唐军中的一个营尉,地道的山东人,如今在观阳的地面上很有威名。
现在山东各县这样的人很多,大多都是因伤退伍的老卒,他们也是之后组建折冲府的中坚力量。
新罗人来到之后,县中众人一起围观了一下,眼睛很大,一直嚷嚷着要见隋人皇帝的少女是重点关注对象,虽然没人听得懂她说的是什么。
但看上去很气派,应该是一个外邦的贵族,只不过跑到山东来做什么呢?
其实此时县令和县尉都认为这来的应该是高句丽人,送个美人过来结盟的?
山东这边对半岛的认知其实也有限,他们熟悉的就是杨广发了疯一样的在山东征兵去打高句丽,加上后来征过辽东的兵卒陆续归来,高句丽这个名字便在山东人中间印象深刻了起来。
其他诸如百济,新罗什么的,他们对此都是一无所知。
===第1196章官佐===
“我是新罗真平王的侄女,女王的妹妹,不是什么高句丽的狗贼……”
少女的分外严肃的语气表达着自己的愤怒,因为她从眼前的这两个隋人口中屡屡听到高句丽这个名字……
县令和县尉也比较恼火,说了半天简直鸡同鸭讲,根本弄不明白这些人的来历,两个人私下一商量,准备把人送去郡城让太守亲自处理算了。
外邦使节毕竟还是要受到些优待的,出了意外的话他们一个小小的观阳县可负不起责任。
县中的主簿就比较聪明,适时送来了纸笔,他听说高句丽人那边的人用的还是这边的文字,说话听不懂,总该会写字吧?
这下算是用对了法子。
不管是高句丽人还是新罗和百济诸族,贵族们用的都是汉字,只不过自己发明了一些读音,混淆起来弄的好像是中原的地方方言一样,似是而非的谁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少女大喜之下熟练的用起了毛笔,作为新罗金氏的核心族人,书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商周开始,中原文字其实就已经传入了半岛。
汉晋以来,一些中原书籍也在新罗贵族中间传阅。
实际上到了今时今日,半岛上几乎没有自己创造什么文明,从文字到语言,再到服饰,礼仪,官制,诗歌等等,多数都是照搬中原王朝,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新罗如此,百济亦如此,高句丽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新罗人和百济人还是半岛上的土著的话,那么高句丽就是扶余人的后代。
新罗人的文字当中还夹杂着一些小篆,书写也趋于繁琐,可以从中看到秦汉的影子。
而有了文字作为媒介,交流起来终于通畅了许多。
………………
掖县郡城,太守府。
宇文士及端坐于正堂之上,头疼的看着眼前的几个“匪类”。
别驾苗海潮,下邳人,当年山东的贼头之一,后来为杜伏威所并,一直跟着杜伏威南征北战。
杜伏威降唐之后,苗海潮驻守海陵,也跟着一起降唐,等到辅公拓等老人陆续星散,苗海潮害怕了,便自请回老家种田,他的立场比较端正,在江左一番政治风波之中保全了自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