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986


两边的贵族们也没闲着,各自聚在帐篷里商量着会盟诸事,他们之后要谈论的事情非常多,在此之前都已准备多时。
涉及到两国边界的划分,使者往来所需遵守的规则,还有两国通商的商品种类,交取的商税,两国边塞守军的规模等等等等。
和后来大国交往的形式在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既要负担起责任,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当然了,两国本身的利益才是重点。
而不得相互侵扰,尽量避免产生冲突和仇杀等等,都是会盟必然要约定的条款。
只是这些盟约一旦签订下来,对双方到底有多少约束力,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任何条约的签订好像就是为了背弃而做的准备,这好像就是人类的本质所导致的固有现象。
这和杨广会启民可汗于榆林的那一次完全不同,没有谁会过的轻松愉快。
一晚上过去,大家聚在一处,都有些没精打采的。
旅途劳累是一方面,晚上谁也没睡好。
只有李破看上去容光焕发的很是精神,他心志坚定,在准备和人进行周旋的时候,往往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所以他这一晚睡的很安稳,甚至连梦都没做一个。
早晨时草草用过了早饭。
等到日上三竿,两边的人商量了一下,两位君王在各自臣属的簇拥之下,进入了那顶最大的帐篷。
在这里他们将进行第一次正式的会面,其实也就是相互熟悉一下。
……………………
帐篷很宽敞,就算塞进上百人也不会显得拥挤。
地上铺着些兽皮和毯子,味道不太好闻。
李破与阿史那杨环分别坐在上首,两边的臣子们相对而坐,突厥人来的要多一些,能进入帐篷的就有二十多个。
其中有那么几个明显是汉人面孔,这年月还不兴汉奸的说法,只能说是各为其主,如果两国之后频繁交往起来,他们还能占据一定的优势,并不会让人产生多少投身胡虏,为虎作伥的感觉。
按照中原的说法,这些突厥贵族都是突厥王庭中的重臣,以哥利达官,大逻便为主,还有几个是可汗的参赞,差不多相当于大唐的门下省官员,随侍于可汗左右,出谋划策,影响突厥国策之外,还要照顾可汗起居诸事,权力不小。
如今阿史那杨环最为宠信的是前隋叛臣赵德言等人,由于可汗是位女子,所以王庭和突厥诸部的贵族中间流传着许多乱七八糟的传闻,于是赵德言,甚至是一些年轻力壮的附离们头顶都带上了些异样的光环。
唐臣则是以吏部尚书裴世清,门下侍郎长孙顺德为首的臣子们。
他们在账中正襟危坐,或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或从容有度,雍容自敛。
不比不知道,两边的人只在帐篷中这么一坐,突厥人顿时便是相形见绌。
草原上的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等,都让突厥人显得有威而无势,有气而无量,有勇而无谋。
而形象上差距就更大了。
王庭中富足而没有多少节制的生活让突厥贵族们大多变得肥头大耳,而他们自己也不太注重外表,脸上留着乱糟糟的胡须和头发,身上穿着带有油污的皮袍子,看上去实在有些不堪。
而南边的臣子们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就是美姿容,选官的时候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太过丑陋的人永远不可能身居高位,除非你有绝世之才。
这年月在中原官场之上,长的丑就是没人权……
比如说卧龙凤雏齐名,可庞统因为长的太丑,走到哪都不受待见,好不容易被刘备重用了,也没能活过几集。
不过有一点,中原和草原如今没什么两样,那就是贵族们天生尊贵……
……………………
榆林会盟之后,二十多年以来,南北两个帝国第一次重新坐在一起,进行比较友好的接触。
人们都很小心,也多少有些陌生的感觉。
所以先由两边的仪官主持,引荐众人。
突厥是肥胖的大逻便阿史那罗恒,大唐这里则是著作郎虞世南。
官职,名姓,叫到谁,谁就起身向众人见礼,也不用叙述什么来历,功绩等等,不然的话那可就有的说道了。
李破注意到突利汗阿史那多闻的长子竟然随行来到了这里,在帐篷中好奇的张望着,看上去有点傻乎乎的,估计是还没有感受到危险的来临。
阿史那杨环则打量着大唐的臣子们,熟悉的中原礼仪,陌生的一张张面庞,心中滋味一时难明。
引荐完毕,两国君王谦让了一下,还是由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先开口说话。
“自草原红龙之年开始,两国纷争,断绝往来,不管对错如何,流下的鲜血已经太多了。
天神告诉我们,邻居不能和睦相处的话,便会引起争斗,而当你射出箭矢的时候,得到的便是仇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