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8/1986


而现在则变得丑陋至极,和他娘的牢狱似的,阴森森的透出了几许鬼气。
两人手持签押过的木牌,有人立即过来看过木牌之后引着他们各自去到自己的考场。
科考不止一天,而是三天,在这三天里,他们不能离开考场,吃喝拉撒都要在这里解决,对人绝对称不上友好。
而自科考诞生的那一刻起,目标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为官场输送一些新鲜血液。
只是这个目标现在还看不到什么希望,参加科举的还是世族子弟,几百年形成的政治格局,哪是那么容易破除得了的?
………………
都督府正堂。
李靖端坐在榻上,一边处理公务,一边有人陆续来回报,文院已经闭关,并无一人迟来。
李靖不时点着头,间或吩咐两句,把人打发走。
他已经为重开科举之时准备了一年多,也一直与长安那边书信往来,不论是大局还是细微之处,他都已把握精准,所以临到头来便是这么一副云淡风轻,游刃有余的样子了。
现如今他关注的重心其实已不在科举这件事上,皇帝北巡,与突厥可汗会盟,留下了皇后在长安监国。
与突厥会盟之事是当今一等一的大事,他再次瞑目想象了一番,却只能暗自叹息,未能参与如此盛会,真是可惜啊。
再有就是担心女儿在长安无法压制群臣,办了什么错事……只是他这个国丈离的太远,帮不上女儿什么。
好在女儿已经诞下两个孩儿,皇后之位愈发稳固,只要不出大错,谁也奈何不得她。
……………………
李靖微微眯着眼睛歇了一会,他已经不年轻了,如今以年近六旬之身,主政江左数载,可谓是政绩卓然,显露出了出将入相的苗头。
他这一辈子一直是磕磕绊绊过来的,临到老了才发迹了起来,可以称得上一声大器晚成。
李靖本人肯定是不服老的,他身体健壮,思维敏锐,精力还很饱满。
去年染过一次风寒,一位江左名医给他诊治时就说他有长寿之相,偶有小恙,是他的福气,出出心火病气,可脱大病。
李靖不很深信,却也有些自得,他李靖还是可用之身,暂时不用担心老了,病了,回到家中去蹉跎时光。
………………
稍稍歇了歇,他便从案上翻出一份文书看了起来。
那是一份名录,他在上面勾勾画画,有时会沉思一会。
这是一份血淋淋的名单,被记到上面的人,一只手已经在跟阎王爷打招呼了,容不得他不慎重。
这还是科举的首尾,江左的科举能这么顺顺利利的举行,他可没少下了功夫。
等到科举举行完毕,一些人必须要处置干净,为下一次科举做个警示。
其中一部分人可以直接杀了,一些则要报上朝廷,另外一部分人倒是可以酌情免了死罪,这是李靖的权力。
他手中的笔轻轻一划,可能就是一条性命没了。
这些人主要的罪名就是在科举当中上下其手,可以说是花样百出,罪名最重的两个是江陵城中的高官,竟然想泄露考题,真是不知死字怎么写。
查实之后,都已被李靖拿下。
===第1265章科举(三)===
长安太极殿中,礼部尚书李纲在汇报工作。
殿中还有大理寺少卿长孙无忌,中书侍郎刘政会等人。
李纲说了许久,最终道:“臣最忧虑之处在于,北边残破如此,贤才凋零,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十室九空,连东都也已没落。
至此选才之际,郡县应者寥寥,反而是关西,晋地,蜀中人才颇盛,再有就是江南向来是文风鼎盛之所在,举试之后,定呈南重北轻之局,臣以为要早做准备,以免有人诟病。”
李碧端坐在那里,静静的听着,科举是她监国之后遇到的第一件大事,丈夫为此准备了很长的时间,把一个礼部尚书差点都给流放出去,可见其艰难。
李靖说了很多,南边文人多,在科举中占据绝对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之前有很多人都已经提到过,并不新鲜。
只是李纲到底身份不同,由他说来便很有分量,而且他们担心的不无道理。
北人和南人的隔阂也是一言难尽,前隋时有所缓解,天下割据这些年,又被打回原形。
如果科举的结果出来,是南人占据了绝对优势,那就很不美妙了,别说有人会跳出来指责科举不公,即便是朝中的臣下们也会觉得很不舒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