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1/1986


说到这里他晃了晃拳头。
李碧翻了个白眼,心说吓唬谁呢?嘴上却笑吟吟的道:“也没什么,我想把三原李氏的族学搬到父亲府上来。
父亲年岁也大了,总归要回来颐享天年的,我想先给父亲准备一下,教书育人,想来父亲到时不会觉得无事可做。”
李破眨巴着眼睛,随口道:“顺便也把三原李氏的祠堂弄过来?”
李碧点着头,一副什么都瞒不过你的样子,“我那伯父实在不成样子,如今是去其家主之位的时候了,三原李氏总不能败在他的手里,你说是不是?”
李破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琢磨了半天,终于幽幽道:“我记得李客师娶的是长孙氏的女儿,先前还任过天策上将府左统军……对了,三原李氏应该是陇西李氏的旁支吧?是……丹杨房?”
李碧咬了咬牙,丈夫对家族世系什么的一直不很在意,没想到对三原李氏的来历倒是记得清楚。
李破心思明朗了起来,心说这小心眼耍的可够刁钻,哼哼,却也逃不过咱的眼睛。
“你呀,莫要打那边的主意,陇西李氏现在正缺主心骨,你这时机把握的倒是不错,可等那些人竞相攀附而来,有你头疼的时候。”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又道:“李客师的孩儿不合适,元朗又生了两个小崽子,让那边把人送过来吧。”
李碧哼哼唧唧很不如意的答应了下来,多好的事情,丈夫竟然不同意,她也只能作罢。
………………
两个人从李府出来,径自率人出南城,去长安书院瞧了瞧,又转去长安海事学院。
途中李破就问,“你监国数月,长安书院怎么改想清楚没有?拖拖拉拉的,这可不像你啊。”
李碧道:“长安书院事关重大,又是夫君亲手所建,总得容我好好想想,现在倒是能跟夫君说一说了。
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如今以儒家为重,仁义礼智,为众人所尊崇,有人说还可加一个勇字,我觉得读书人应该好好学学,治国安邦确实用的上。
其他杂学不妨也加入进来,诸如术数,商事,匠工等等,夫君也常说,读书人张口子曰,闭口诗云,好泛泛空言,却不通实务,只能拿郡县百姓来练手,实在不像样子。
我觉得在书院中教上一些,或能稍补所失?”
李破先琢磨了一下仁义礼智勇,他娘的不是仁义礼智信吗?果然民风彪悍,和后来的读书人很不一样。
“这么想就对了,书院教出来的不能是些林下之贤,忠君爱民为先,实务次之,做官的本事要放在最后。
我曾听人说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话听着有道理,可读书为的什么?就为了做官吗?所以比其他各行各业都要高上一品?
朕怎么也得让读书人改改这毛病,只有让各行各业都有明理懂法之人,天下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富庶起来。
你看农人耕种,犁具从上古时的手脚挖刨到现在,改变了多少?农人自己想办法太慢,要是换了郫国公,不定现在犁具都自己动起来了。”
听丈夫唠唠叨叨,说到了郫国公何稠身上,想象了一下何老头在田间辛苦耕作的景象,李碧不由笑了起来。
李破看了看她,“你还真别笑,读书人见识广,心思也足够灵巧,做什么都要比没读过书本的人好上许多。
再比如这长安书院建成之初,我让人把观文殿中的书册都挪过来,一些珍贵书籍,图册都是抄本。
你知道其中花费了多少人力?我之前听说江都那边有人把木工的拓印之法用到了摹本之上,用木拓之法制成模具,便可以大量的印出抄本,胜人力百倍千倍。
你说着是单纯的木工能作出来的事情吗?若无学识支撑,如何能做出惊世之举?
我已经让王泽把制发收集起来送过来了,等看看成色便可推行于各道,说不定还能改进一下。
以后文人们再行著述,可不就轻松许多?诗文传唱之类也就不用口口相传,传的也会快些不是?”
读书人不去追求功名利禄,反而做些创造发明,这番“歪论”显然与当世主流不符,只是现在的读书人也不像后来那么偏激。
此时李破其实就差说上一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了。
而当了皇帝的人,确实可以促进一下生产力的进步了,比如说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促进的必然就是知识的流通,不然的话以如今书籍的珍贵程度,稍微普通一点的人家都接触不到。
而且雕版印刷术改成活字印刷术还真不费什么工夫,看的是那灵光一闪,嗯,到了李破这里根本不用闪……
平定了天下之后,“奇思妙想”正在陆续冒出来,蒸汽机他弄不出来,但马桶之类总归要有吧?
而实际上,对生产力的促进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好想法来实现,除非是那些跨时代的创造发明……
比如说活字印刷术和火药的运用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其余的看的还是制度,在一个封闭守旧的社会当中,任何积极的发明都无法得到很好的运用,也就不用说什么促进生产力了。
长篇大论下来,李碧觉得丈夫说的都有道理,但怎么个有道理法,她也不太清楚,就是觉着丈夫越来越老谋深算(深谋远虑),谁也比不上他。
最终她还给丈夫总结了一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夫君所行不过如此,我之前已经让人把这些都写下来,送到书院中悬挂了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