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9/1986


而若是杜伏威等人未曾打开局面还则罢了,可如今杜伏威率人灭掉了百济,随之新罗使人来大唐称臣,那就可以借此跟高句丽好好较量一番了。
于是萧禹道:“今年秋天,各个卫府都在去芜存菁,如此百战之师若是不用,确实可惜,臣等也商量过,骑兵精锐可用于防备突厥,或于西北讨伐不臣。
步军……就像陛下所言,海外大有可为,不如派人督造船只,平服高句丽,倭国,琉球等。
当初吴王在海上往来,富甲一方,此时也可仿效一番。”
封德彝虽说有点喝多了,但本命技能没有忘了,随即便道:“还是陛下看的远啊,早早就有了准备,不然的话,水军怎会那么轻便就能去到新罗?”
李破不由一笑,心中颇为自得,整个太阳系都装在咱脑子里呢,说出来怕不得吓死你们?
举杯和几个人又饮了一盏,这才笑道:“既然你们也是如此想法,那明年就把船只,港口之类的都造起来。
各卫府步军精锐除了驻守各处要害的,都到南边操练一番,你们看怎么样?”
三个人纷纷点头同意,大家都明白,皇帝这是要进行战略调整了,攻打高句丽的事情也将就此提上日程。
而且去年和今年除了与吐蕃一战之外,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事,国库有所丰盈,这也给攻打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其实大家不反对,还是因为今年杜伏威率军出海作战很顺利,又有来护儿的事例在先,再谈高句丽时大家也就没了那么大的抵触情绪。
杜伏威的捷报传到京师,别看大家嘴上不说,其实内心都有所骚动,在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出来。
………………
此时温彦博开口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定,臣等自无异议,只是臣以为应该把卫府将军们都调回京师,好好商议一番,陛下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其他两人的赞同。
李破也是一笑,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卫府将军们一旦回京,再想出京领兵就难了。
按照前隋旧例,各个卫府的大将军坐镇京师,一旦有了大的战事,他们才会奉命出京领兵。
为了安抚他们,也就有了出将入相的说法,所以前隋的将军们各个都是文武全才,更是身兼多职。
当年即便是礼部中人,随军出征也是家常便饭,所以前隋的名臣良将多不胜数,因为制度给予了他们发挥的空间。
现在就不太一样了,李破提拔起来的大将军们,就算满身功勋,可歪瓜裂枣实在不少,把他们都召回京师来,那可就有的热闹了……
===第1299章归人===
“各道督查使都派下去了,他们有重定刑案,监察地方官吏,以及奏事之权,放在刑部下面有点不合适,朕觉得不如立一个督查使司,由专人掌管,你们觉得如何?”
一句话下来,三个人都不说话了。
督查使是个新出现的职位,职责上看着有点像巡游御史,只不过他们不会走动,而是驻足于地方,品级上和各地总管并列,属于地方高官之列。
说起来他们并无实权,但他们说的话却可以直达朝中,是朝廷悬在地方官吏头上的一柄利剑,谁要是敢不拿他们当回事,那一定是吃饱了撑的,上赶着找死。
之所以有督查使之职,还在于皇帝在天下设道,于是督查使应运而生。
现在大家还看不出太多的东西,主要还是觉得有鉴于大业末年,地方豪族掌控官府,横行不法,设下督查使衙门,为的就是清除旧弊,让地方上的官员们都收敛一些。
督查使派下去,是由吏部和刑部共管,权责的解释权归于中书省,如果在朝中设下督查使司的话……
其他不说,御史们首先就要不乐意,大家的职能有很大的重叠之处,而刑部那边也有的话说,地方上的刑案以往直接可以报到刑部,复审之权则归于大理寺。
如果发生重大刑案,便由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共议,这也就是所谓的三司会审,能够来到这一步的,那就都不是一般人和一般案件,多数都是谋反,官场窝案之类的大案。
比如当年的刘文静案,杨文干谋反案,还有李破登基之后的高慎一案,都是这个待遇……
如今中间插进一个各道督查使,已经让刑部和地方隔了一层,若再设下督查使司,那不乱套了吗?
温彦博想了半天,开口道:“陛下,臣觉得是不是有些多余了?御史台检举枉法,弹劾百官,大理寺,刑部问案于官民,那督查使司做什么?”
李破笑笑,“那就把御史台和督查使司合在一处,另设都察院,以前朝中监察地方要派御史或重臣巡视,往往中间会有中断,让地方官员不知朝廷威严。
如今设下督查使,于朝中管理地方有所便利,可朝中管理起来还是有些乱,朕看和御史台合在一起倒也合适,你们说呢?”
几个人又沉默了下来,督查使并入御史台,御史台权责立时大增,这是皇帝早就想好了的事情还是临时起意?
他们不知道的是,都察院其实是后来王朝的机构,正是替代御史台所设,因鉴于贪腐盛行,于是加强了御史台的监察权力。
同时也是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之一……
李破确实已经想好了,主要还是着眼于科举不很完善,舞弊之事颇多,加之立国未久,官员们还没有收拢心思,想尽量的进行监督。
这会本来又该是封德彝发挥的时间了,可惜这厮喝多了,脑袋有点不清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