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8/1986


可隋军人数太众,后勤伤不起,无法在辽东立足,再加上不论是杨广还是那些隋军将领们也看不上辽东的这些小城,于是隋军撤军时就又都弃之不顾了。
突厥人明显不同,他们可以依托这些城池持续的对高句丽进行袭扰,因为辽东的土地是适合突厥人放牧的场所,他们在这个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坏处就是无法做到速战速决。
可以说阿史那多闻准备攻打辽东很长时间了,但战略上却一直处于混沌状态,竟然还能临机应变,你说这要放在中原军旅身上,得有多奇怪,一定会在指挥系统上产生混乱,甚至会极大的影响到战局。
可突厥人就这么干了,也没人去质疑汗王的颠三倒四。
其实八月间,突厥人就已分兵四处,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阿史那多闻亲自率军攻扶余城,一日而下,阿史那多闻也很嫌弃,因为扶余城虽然以前是高句丽的王城,又是高句丽位于最北边的军事重镇。
曾经也很重要,有了曾经这个词,其实大家也就能明白之后还有个但是……
但是如今扶余城早已破败不堪,当年隋军攻下扶余城之后,并未在这里多留,因为他们还要回军跟大军主力汇合攻打辽东城,所以隋军临走的时候在这里放了一把火,差点把扶余城给烧没了。
这些年焦头烂额的高句丽人也自觉不自觉的忘了祖宗是谁,根本没有重修扶余城的打算,只是派了些人在这里驻守而已。
阿史那多闻看着扶余城中的残垣断壁,连城墙也倒塌了几处,他们就是从这里轻轻松松攻进来的,阿史那多闻觉着分外的晦气。
于是大手一挥,又在这里放了一把火,彻底把扶余城变成了废墟。
突厥人马不停蹄,汇合了另外两部攻新城,三日后破之,新城离着辽东城已经很近了,防卫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
不得不说的是,高句丽守军和百姓还是那么的自信,在突厥人的迅猛攻势之下依旧进行了颇为顽强的抵抗。
然后……嗯,然后就是老规矩,等突厥人破城而入的时候,高句丽的守军将领们便投降了,希望突厥人能给他们一个体面的投降仪式。
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这显然是高句丽人在和隋军的战事当中学到的经验。
可阿史那多闻不是杨广那个奇葩,他觉着新城挺不错的,离着辽东城又近,正好作为大军落脚的地方。
这个选择顺便也决定了高句丽人的命运。
突厥人屠新城,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这是给高句丽人以震慑,能够让之后交战当中的高句丽放弃抵抗。
尸体保留下来,说不定还可以当做冬天的食物……年轻的女子则会充为军用。
八月的后半段里,高句丽的城池除了辽东城之外,诸如建安城,安市城,以及东边的国内城尽数陷落。
辽东城内外断绝,在战略上已经被突厥人包围了起来。
突厥人毫不意外的挥舞起了屠刀,即便阿史那多闻在起兵之前就跟首领们说过,尽量留下一些高句丽人做奴隶。
可到了时候,连阿史那多闻自己都收不住手,你还指望别的人能够遵守这个命令?
于是高句丽人倒了霉,突厥人破安市城,屠之,破建安城,屠之,国内城陷落,干脆的也来了个杀人放火。
各处的坞堡凡是被突厥人发现的,都被一扫而空,突厥人纵横于辽东平原之上,所过之处,烟尘四起,彻底粉碎了辽东已维持多年的平静。
可当八月末尾,辽东大雪来临的时候,辽东城依然屹立在那里,给予突厥人攻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宇文歆的奏表之中,幸灾乐祸的向皇帝奏明,今年突厥人并没有攻下辽东城,他们要在辽东过冬了。
===第1312章扶风===
李破曾率军征战多年,依照他的战果,一声名将叫出来也不算夸张。
宇文歆传过来的消息并不算多,可李破只粗略的看了一下,便明白了突厥人想要采用的战术。
突厥人还是很明智的,他们应该是自知不善攻城,所以先扫荡外围,围困辽东城,然后再从容的进行攻打,或者来个围点打援也不是不可能。
突厥人都是骑兵,这样的战术很适合他们。
即便高句丽人今年保住了辽东城,明年估计也会因为粮草问题陷落,当年杨广要是采用这样的战术……嗯,那根本不是战术的问题,而是脑子的问题……
李破在太极殿中想象了一下,他现在还是很希望听到阿史那多闻攻陷辽东城的消息的,当然了,高句丽人坚持的久一些更好。
只不过他随即就想到了会盟时阿史那杨环那平静而又一切尽在料中的姿态,不管对方是不是在作假,反正如今发生在辽东的战事跟大唐暂时关系都不算大了。
他向阿史那杨环做出了承诺,不会干涉此次辽东之战,所以明年上半年会观望一下局面,承诺的约束力在于突厥王庭的动作和手段,以及之后新罗跟高句丽战事的进展。
一旦情形有变,能够让大唐获利的话,那点承诺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是两个帝国瓜分高句丽的盛宴,谁能占的多些,各凭手段,被摆上餐桌的高句丽如果足够强大的话,两位食客也不会那么容易下筷。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