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0/1986


此时战乱方止,朕不想大肆征用民夫,只能以蛮夷代之,老师明白朕的意思吧?”
那有什么难以明白的?就是抓奴隶来中原搞建设呗。
李靖心领神会,并不觉得有什么残暴之处,他只是认为这事想办好不太容易罢了,过后还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名声。
“陛下放心,臣晓得该怎么做了……”
“十万兵,限于船只,分两次渡海,老师看可行否?”
“足够了,臣以为还是从东莱起兵,先至新罗,再南下虾夷,江都的话路途看上去近一些,可渡海而攻,风险却大。
前朝时征琉球,便颇多波折。
吴王之前已经走通海路,如今又有新罗,百济之人指引,走那边应能平安一些……
陛下,今已四月,想要在今年出兵时日怕是有些紧,臣在江陵跟文士弘等曾共同操练水军,风波之下,不熟水性之人很难在船上立足,海上的情形应该更甚。
不操练个一年半载,恐难成事。”
李破笑笑道:“无妨,年初时朕便诏河北,河南之兵聚于东莱操演军事,加之海上……除了天气作祟,已无敌迹可寻。
只是老师此去务必谨慎,当年来护儿率军攻入平壤,最终却功败垂成,不能不以此为鉴啊……”
李靖道:“陛下说的是,趁隙而攻,兵贵神速,可为将者,还是得审时度势,量力而为,臣若统领兵马,定不会让当年故事重演。
臣以为攻打倭国,不在于其他,只在于辎重运送不便,海上往来艰难而已,可陛下既然想许臣……便宜行事,即可就粮于敌,到时陛下莫要怪臣心狠手辣才好。”
他想再次确认一下皇帝的态度。
李破哈哈一笑,觉着李靖是在跟他开玩笑,他李破从起兵之时开始,何时又心慈手软过了?
“朕又不是杨广,非要让人来朕面前磕头求饶,才会觉着有了功绩颜面,而且……等你见了倭人,就知道……那也算得上人吗?”
李靖放了心,这些年女婿治政,对臣下们很是宽厚,没有杀太多的人,这也给了臣下们一种错觉,以为皇帝心慈,不到万不得已,便不会动刀。
李靖在地方上,这种感觉就更重一些,于是便也有了为皇帝捉刀的自觉。
皇帝想当慈善人,那臣下自然就要有替其分忧的觉悟,比如说杀个柴绍什么的……那可是李靖的得意之作。
他现在就是有些奇怪,倭人怎么惹到了皇帝,竟让他说出这种尖酸的话语出来,与天子的身份可不太相符。
只是这些都不关他的事,只要皇帝予他以全权,那也就成了。
………………
之后翁婿两个看着桌面上的地图,又商量了起来,一桌子的酒食换了两遍,他们却还在研究着进军倭国的战略战术。
战略上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不论是李破还是李靖,都认为只要能率军登上倭岛,以唐军之精锐敢战,倭国根本不可能战胜唐军的机会。
李破的自信来源于他对倭国历史那一知半解的了解,李靖则是基于中原王朝对周边小国的巨大优势而做出的大致判断。
不然的话之前他也不会说出只需要三四万人,就能去倭国走一趟的话,而这个数字如果是十万的话,那就可以说是正经的灭国之战了。
两人商讨的主要还是战术的问题,兵家征战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渡海作战,一切皆不在我,那就需要领兵之人以战术来弥补。
李破怕的是倭人见不能力敌,便散于山野,跟唐军打游击战,所以需要李靖这样的军事大家来统领大军,他相信以李靖之能,应该能尽量避免把一场力求速战速决的灭国之战拖成消耗战。
===第1152章大略===
四月间,朝廷整个忙碌了起来。
科举京试就在眼前,可谓是盛况空前,只不过要是说上一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却也太过夸张。
因为远达不到那种程度,到底是新朝第一次科举应试,很多人还在观望之中,远不如后来科举成为读书人入仕的第一选择时的局面。
只是比起前隋举行的那几次科举,具备了一定的气象而已。
科举是一回事,四月份春耕也开始了,今年天气暖和的很快,比往年雨水早来了差不多有半个月。
春耕的时间提前了一些,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司农寺不免要埋怨太史局的人整日白吃饭不干活,太史局也很委屈,他们早就对此有所察觉,也和司农寺做了些沟通,就是不很确定罢了,觉得责任着实不在他们身上。
天历法在当世掺杂了很多玄而又玄的东西,再神的人也只能估算个大概,谁又能准确的预知结果?
而且太史局现在群龙无首,新的太史令还没有上任,李淳风上书修改历法的事情还没个结果,就更无法保证流畅的运作。
太史局在秘书监辖下,温彦弘站了出来,跟司农寺理论了一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