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4/1986


当然了,更可能上演的是当世版的赵括诞生记。
不过热爱学习的马周同志是个好同志,真的是在长安海事学院上下了功夫,也耗费了心血。
换个人过来,哪里会这么用心?
看看长安书院就知道,用心办学的其实没几个,有的把书院当做了避祸之所,有的想要在这里扬名,有的只想进藏书楼观览书籍,有的则将书院的职位当做了晋身之梯。
如此种种,其实也不算什么,有所求才有所为嘛,可对办学有想法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几乎全靠朝廷策略在摆弄,用后来人的话说,就是缺少主观能动性。
不论怎么引导,都差着点意思,主要原因也是明摆着的,书院跟官场到底隔了一层,不似国子出身的那么正式而已。
马周也想入仕不假,可他出身太低,吃惯了苦头,一旦看到希望,积极性就非是世族子弟可比。
他在长安海事学院建成过程当中做的最为务实的事情就是去年一年,他把海事学院的教材给大致弄了出来。
几乎完全是从无到有进行编纂。
当世对于海事的关注度那就不用说了,这方面纯粹是一片空白,倒是有些书册可以借鉴,但最多也就是描述一下海外的风土人情,教学之时只能当做课外读物,缺乏实际作用。
而海事学院需要的是专业性书籍……
马周虑及于此,觉着是真难,可他野心不小,认为越是前人不愿踏足之地,越是容易耕耘,看朝廷现在这个风向,将来收获也定不小。
于是便存了敢为天下先的想法。
先把学院的科目分出来,然后便是从众人当中选出了一些精通技艺的工匠,熟悉水战的老军,出过海的船工等等人物。
把他们聚在一处,又寻了些书吏过来,由众人口述,书吏进行记录,凌乱的弄起了一堆初稿。
为此他又求到了郫国公何稠门下,想请人将初稿整理成册。
郫国公何稠顾不上这些,何氏工物完结在即,何稠也是分身乏术,正与弟子们以及其他一些人等仔细重审,进行最后的勘误工作。
马周等了一段时间,却也等不起了,于是上求诏令,从太常寺以及工部,将作监调拨官吏,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勉强编出了几本教材。
说实话,当世的读书人缺的就是做此类事情的经验,勇气以及耐心。
………………
在长安海事学院祭酒办公室,吕乡君和李客卿见到了马祭酒。
相互施礼间,马周笑着道:“俺对吕乐正闻名已久,今日一见,幸甚幸甚。”
吕乡君道:“祭酒怕是忘了,咱们曾经见过一次……”
马周也不尴尬,束手邀客道:“来来来,坐下说话,俺怎么会忘了呢,去岁一曲高山流水,耳边至今犹有余音,乐正真是害苦俺了。”
马周貌不惊人,应对却很从容,一句偏于平淡的恭维话,便逗得两位名妓都笑了起来。
李客卿在旁边好奇的打量马周几眼,心说这人长的不怎么样,没什么气势,也谈不上雍容,说话倒还算得上有趣,如果是在江陵,应是一位不错的客人。
坐定之后,有人奉上香茗,马周这才看向李客卿道:“这位便是李大家吧?”
李客卿立即起身一礼,“正是奴家,客卿这厢有礼了。”
马周虚搀了一下,“莫要多礼,这次请李大家前来执笔,深有劳烦……俺这里事多,也就不跟两位虚言客套了。
吴王殿下远在海外,只有一副尊像可供临摹,李大家需要什么,尽管跟俺说,但只有一条,要画的儒雅一些,却不能掩了吴王气概,李大家觉得成吗?”
之前来的路上,吕乡君终于把此事的来龙去脉说给了李客卿。
之所以这会才实言以告,肯定不是想给塑料闺蜜一个惊喜,还是想要借此表明主次,享受一下支配李客卿命运的快感,实在恶趣味的紧了。
李客卿心思剔透,人情练达,也不会不明白这些,除了腹诽上两句,嘴上冒出来的则是一连串的道谢。
……………………
这事还是凌烟阁的首尾。
凌烟阁还没有建成,但能入得其中的人物却大致上已经定了下来,吴王李伏威就是其中之一。
主要还是因为杜伏威表现的太好,深得李破心意的缘故,由皇帝钦点准入凌烟阁中享受供奉。
窦建德就没这个福气……
马周作为吴王亲信,得到消息之后立即传书于杜伏威,来往足有数月,杜伏威的回信才传回到马周手中。
杜伏威自然是又高兴又感激,上书朝中谢恩之余,给自己亲信的书信中暗戳戳提了提自己的要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