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1986


这还不算太常寺,少府招揽的工匠,大夫等各色人等,工匠的地位眼瞅着便在急速的上升。
本来在前隋年间,工匠地位便很牢固,不然也不会出现诸如宇恺,何稠之类的建造大家。
如今以眼光比较长远的人来看,大唐必将更胜一筹,谁让大唐的开国之君如此的重视诸般工艺呢。
其实如今效果还未怎显现,毕竟扫平诸侯才没几年。
可只要这么做下去,必定会形成一种风气,就像此时臣民尽都尚武一般,工匠既然受官府重视,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此。
风气渐渐形成之后,也就没什么人再会说奇技淫巧,不值一提了。
而因为有着朝廷支持,不计成本的投入,今年将作监那边便已有了些进展。
窦师纶上书表奏,南方出现的一种竹纸好像还不错,实物由福建道那边送了过来,川南道也有所发现。
说起来也是可笑,闽南地区的人们以竹浆造纸,开始时可不是让人书写用的,而是那边用这个代替了帛布,敬奉鬼神。
简单来说就是烧纸钱,那边的人生活比较困苦,鬼神也多,于是便想着法子降低成本,便出现了火纸,也就是竹纸。
李破听闻此事也是哭笑不得,人们群众的创造力果然是无穷无尽,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
而他们口中的火纸出现已久,甚至已无法考证源头。
那边的贵族们其实已经用上了上好的竹纸,只是你要不去发掘,不定什么时候才能传入中原地区呢。
蜀中的情况类似,只是因为蛮族多一些,他们才不会去烧什么纸钱,所以不如那边盛行而已。
当然了,这事报是报上来了,还得等匠作监的工匠试验一番。
长安城中不缺竹林,但和南边的竹子不一样,也不知好不好用,好在离着蜀中近,实验材料倒的不缺。
听到这些,李破觉着竹子真是个好东西啊,浑身都是宝,还能喂熊猫他很多年没有吃到鲜美的竹笋了,也许可以借此尝一尝?
皇帝关注的事情自然是头等大事,前些时窦师纶便已经派人去了成都,如果结果好的话,那么南边就可以拓展一下造纸行业了。
李破稍稍担心了一下国宝的命运,却也没有任何保护动物的想法,只督促臣下们用心办事,其他一概不管。
匠作监今年也很忙碌,春耕结束之后,他们要汇合工部,司农寺等处官员,去到各地修整道路沟渠。
李破也在四月份的时候下诏,今年要清理运河航道,天下平定下来之后,漕运的问题日益凸显。
前隋的遗泽其实大部分都集中在运河之上,不管当年修运河多么的劳民伤财,又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运河都属于前隋最为宝贵的遗产之一。
只是朝廷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一直克制的没有征用民夫,今年则不同了,朝廷免征税赋的承诺大多到了期限。
只有那些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还在保护之列,但朝廷可以启用各处驻军来完成既定的任务。
军民一家亲嘛,这不是后来所独有的景象,这是有传统的,历朝历代都有军人救灾,参加各种工程的记载。
===第1374章外任===
大唐的基础建设……怎么说呢。
前秦之后就是强汉,前秦作为华夏第一个完整的封建王朝,历二世而亡,时间很短暂,几如昙花一现。
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汉朝的强大,有一部分其实是建立在前秦统一天下的基础之上的。
尤其是基础建设方面,前秦修的驰道四通八达,又建设了不少水利工程,而且把诸国之长城连接了起来,稍稍挡住了北方草原刮过来的寒风。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汉的崛起和之后的二百余年的统治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前隋和前秦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样历二世而亡,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同样是因为过度动用民力。
而大唐和前汉一样,也继承下了前隋一部分遗产,道路沟渠以及大运河。
你瞧瞧,王朝的强盛和没落总是那么的相似,简直就像是老天爷跟大家开了个不太好笑的玩笑。
所以说,从后来人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每一个强盛的王朝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可在当世之人看来,自己经历的一切都充满了偶然,很容易被突发事件所影响。
这也许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另类解释吧。
………………
大唐元贞五年开始的大基建计划,实际上核心内容只是修修补补,在将来十年二十年之内,都不需要大动干戈。
只需把前隋的基础设施修缮一下,然后重新建立完善的驿站系统而已。
省了老大的工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