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986


这来历,可也比严闾人强大多了,为此,严闾人唠叨了老长一段时间,教导李春的时候,也更加上心了。
咱比不过祖宗,咱还能比徒弟呢。
这徒弟其实和他不太一样,他能观人动静,伺机而动,但李春吧,是胜在对危险的直觉上,配合着他教的剑术,说不上孰优孰劣,但看上去活的肯定比他长久。
最让李破看重的,是袁牧野说了了,他师傅说了,跟了谁就要死心塌地,不能起二心。
这些听的李破颇为欣赏,忠心的狗腿子看着就让人高兴,奈何,这人又加了一句,除非你死了,俺才能再去跟别人
一句话就让李破觉着特糟心,心里暗骂,他娘的就算你死十个来回,老子都没事,等哪天老子要死了,先就砍下你的狗头。
至此,李破身边又多了个北地刀客,形势颇为喜人。
虽说这两个人吧,都有着让人无语的缺点,丝毫没有传说中的高手风范,但刀剑耍的就是好,没办法,当门神来先用着吧。
还别说,这云内的奇人还真就不少。
一个瘦小枯干,长的很是猥琐的家伙也被送到了李破这儿,也是说有要事相告,一问之下,这是个标准的盗墓贼。
说北魏宫室下面,有个地宫,藏着北魏皇帝遗留下来的大量藏富。
这和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却真实的生在了李破眼前。
但让盗墓贼失望的是,听到什么地宫,什么财宝之类的东西,李破眼睛都没带眨一下的。
这不是李破视钱财如粪土,而是他已经非常熟悉军中的事情了,所以,也就知道,挖坟盗墓之类事情一旦干了,又被人知晓,那可是后患无穷。
别说北魏皇族留下来的东西了,就说普通富户埋在了地下,你去挖个试试,保不准就成了众矢之的,被人喊打喊杀的过街老鼠了。
好在,这个盗墓贼还精通些土木工程,又懂得看风水,据说观天象也还成,不然的话,李破肯定是一刀下去,斩了这贼头贼脑的家伙。
然后,李破终于见到了两个读书人。
既然会被送到李破这里,那就说明,都不是什么好人。
这两位读书人,一个曾经在马匪当中,给人当过狗头军师,另外一个比较奇葩,总在青楼之地打转,和他相好的女人着实不少,可能是天赋异禀的原因吧。
这人比较悲剧,竟然和王廖有来往。
再一问,这人才“羞羞答答”的说,那天王廖请他喝酒,他喝醉了,好像是好像是给王廖出了什么主意
尼玛,罪魁祸在这儿呢,李破一听就明白了,就在李破想命人进来,将这个混账东西拖出去斩了的时候。
这位终于说了点有用的,大意是说,您不能杀我啊,您能容得下袁牧野,许昭,刘景这些人,为什么容不下我呢。
我只是喝酒说错了话,他们可都是杀人放火之辈,难道说,这世道竟然乱到这个地步了,好人都短命,杀人放火的家伙却能长寿
啊,您这个不爱听,好吧,您看啊,您不杀我还有好处呢。
我虽然籍籍无名,但我的兄长却是在长安做过官的,他叫王绩,此时正在绛州,啊,您也不念同僚之情是吧。
那就只能说好处了,我在云内文艺界还算有点名声,您只要放了我,我回去之后,一定能为您传扬名声,天下这么乱,有才学的人定然会纷纷赶来您的身边,求得您的庇护,为您出谋划策。
李破没那么好糊弄,先把他给押了起来。
这明显是个比较典型的文人,骨头不硬,功夫全在一张嘴上,就是作风有点不正派,不过现在送到他面前的人,能有正派的吗
李破叫来县尉,打听了下。
这位还真没说谎,人家的本事也不算小了,雅好音律,能诗善赋,家世也很不错,当然了,在云内这地方出名的文人,也没那么玄乎,矬子里拔大个而已。
不过呢,他那位兄长名气可真是不小,弟弟好色,哥哥善饮,真是各有奇葩,也应了那么一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当然了,晋地姓王的,跟晋阳王氏总是脱不了这样那样的干系,不然也不会跟王廖混到一处。
李破想了两天,最终还是将这人放走了,这人有一句话说的不错的,天下大乱在即,不管是谁,其实都需要人才的。
===第171章
问答===
月票月票
李破勉勉强强原谅了别人的“无心之失”,为自己的人才贮备计划先做了点工作。
实际上,他也没太指望,云内乃至于马邑这样的边塞,除了能打能杀的汉子之外,能有什么像样的人才。
就像他现在收罗了这些歪瓜裂枣,王庆还算不错的了,门阀落魄子弟。
像许昭,就是个盗墓贼外加风水先生,怎么看都是一副贼丕子。
刘景虽然读过书,却跟着一群悍匪厮混,满身的草莽气息,书算是白读了,心思都用到怎么打家劫舍才安全上去了。
接下来的王静,就更糟心。
王静到是没吹嘘,不久李破就听到了些传闻,不过还不如没听到呢,差点没气歪了他的鼻子。
这人跟人说的是,我王静有多牛多牛,看看,在李参军面前转了一圈,毫发未损的咱就出来了。
我跟你们说啊,那是我不愿受羁绊,不然的话,现在也是恒安镇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呢。
瞧瞧这说的,都快把自己弄成苏秦转世,张仪再生了,李破李参军完全沦为了配角,还是比较靠近反面角色那种。
李破听了传闻,立马派了严闾人去寻这个家伙的晦气,没想到,严闾人回来给人带话,人们都爱听故事,故事说的越精彩,才传的越广。
这厮嘴皮子是真利落,严闾人的剑都给窝回来了。
可见,文人口舌如刀,文笔似剑,那真不是吹的。
李破就此知耻而后勇,趁着受伤,也拿起了书本纸笔,继续自己的学业了。
当然,这不是王静多有说服力,而是因为李靖来信了。很是问起了李破的学业,明显是不想闺女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
也是天下大乱,李靖顾不上女儿的婚事,不然的话。李破会不会干出欺师灭祖或者挟人私奔的事情来还真不好说。
等过上一些时候,李靖回头再看,就后悔了,呀,这小子成了气候了。入赘好像有点不合适了呢。
当然,在大业九年这会儿,婚丧嫁娶的人家,都属于没心没肺那伙儿的。
河南已经彻底的乱成了一锅粥。
杨玄感开始围攻洛阳,辽东的大军在陆续往回赶,隋帝杨广焦头烂额之余,也是七窍生烟,因为他感觉自己就要拿下辽东城了。
实际上,他根本没想清楚,拿下辽东城来干什么。
高句丽君臣故技重施。再次送出降书,到不是他们没皮没脸,当然,没皮没脸那也是肯定的了,不过这会儿,高句丽也是撑不住了。
和大隋耗国力,就算是突厥也白搭。
杨广借着这个台阶就往下走,含恨率军班师。
大业九年七月间,杨玄感还是很威风的,将洛阳死死围住。猛攻不休,河南人很欢迎他,据说许多壮士从军,络绎于途。
两淮也乱了。刘元进起于余杭,韩相国起于梁郡,响应杨玄感。
但不几日,刘元进这个没心没肺,看不清形势的家伙直接在吴郡称帝了,韩相国好点。被杨玄感人命为河南道元帅,但其实也没蹦跶了几天,他比刘元进死的还早。
实际上,这个时候被杨玄感蛊惑的人,都属于没看清天下大势的家伙,最后也就都没什么好下场。
他们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大家,造反这个行当是个高风险职业。
就在征战辽东大军还未回转,杨玄感兵势正盛之时,两位去年参加了第一次辽东之战的老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给大髓缓了一口气下来。
民部尚书樊子盖,守洛阳,死死的将杨玄感拒之于洛阳坚城之外。
刑部尚书卫玄卫文升,率军出潼关援洛阳。
卫文升带的兵不多,但作为愈老弥坚的大髓宿将,他的坚韧是很难想象的。
他率军和亲自带兵东来的杨玄感在洛阳之西的土地上,大大小小激战十数场,连败连战,死死拖住了杨玄感,为征辽大军的回转带来了充裕的时间。
这个时候,无论是晋地,还是关西的人们,都在冷冷旁观着这场事关大隋国运的战争。
他们也有着充足的理由选择旁观,因为没有接到皇帝调兵平叛的文书。
实际上,隋帝杨广哪里还敢调这些地方的人参战
连世受国恩的杨玄感,兵部侍郎斛斯政这样的人都反了,其他人还能信得过吗
比如说正在怀远镇督运粮草的殿内少监,唐国公李渊就被杨广一下支到了千里之外的弘农,去面对铺天盖地的白瑜娑反军去了。
李靖这会儿就比较有闲心,将一封封战报都传到了恒安镇,给自己的学生和女儿来了个命题作文,让他们说说河南的战局。
李碧挺认真,在百忙之余,还样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给父亲。
李破就比较懒,嗯,也许是因为字还没练出来,也就藏拙了,所以只简单的回了几个字,杨玄感必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