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4/1986


于是他也回了一句,“诸人若事事皆为社稷着想,那天下还有何事值得忧烦?”
李破哈哈一笑,“卿说的是啊,也正因有高有低,有贵有贱,有贤有愚,有那什么事都不想干的,也有那想将诸事皆揽于身上的,如此种种,这世间才精彩如是。
可惜陈公正在晋水旁边钓鱼,不然对此他一定有所高论。”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温彦博,“卿就不成啊,你这人生性耿直,喜欢就事论事,说起话来太过无趣了些。”
温彦博被踩的满头黑线,憋着气道:“陛下,咱们还是来说说黄河吧……”
李破心情大好,还在那里叨咕,“卿也别气恼,你与朕有半师之谊,当年咱们在涿郡时,你教的那些文章零零碎碎的,皆是在导人向善。
这其实就是卿的过人之处,在那样一个时节,还能想着民生疾苦,劝朕不要多做杀戮。
朕迁那一地百姓西去之时,你眼见难以挽回,便毫不犹豫的接手重任,换了那些冗冗之辈,嘴上说的天花乱坠,真到了紧急关头,一个个的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卿却一以贯之,勇于任事,这在朕看来,是为官之人最为难得的品性,所以一直以来,朕才留卿在身边,参赞军政,用之不疑。
卿也没有辜负了这番信重,君臣相伴十余载,相得至今,后来人若说起咱们君臣来,肯定不会吝啬夸赞之词。”
这番话极为暖心,温彦博那点怨气顿时不翼而飞,“陛下待臣之厚,臣尽知之,只望尽力辅佐于陛下,成就基业,别无他想。”
看着感激的臣下,李破笑道:“日子还长,远不到盖棺定论之时,卿也不用客套,咱们是互相成就,来,还是说说正事吧。”
温彦博心中暖暖,道:“黄河从大业八年那次大水过后,还算驯服,只是河道漫长,中下游又在中原腹地,确实也该好好整治一番了。”
李破稍稍叹息了一声,想要治理黄河可不简单,这条大河绵延数千里,上游没什么,到了河南,山东一段,才是治理的重点。
泥沙堆积,河道升高导致的祸患现在还不怎显著,就是这条大河容易在中下游改道,每次大水一过,立时便把方圆千里弄成一片泽国。
大业八年,正值杨广征起兵伐辽东之际,可谓是天灾人祸。
山东大水,当时那些随军征讨辽东的隋军将士侥幸生还,回到家乡一看,一家老小都被洪水给冲走了。
没了活路之下,当时很多人就加入了各路义军,使山东义军迅速的壮大开来。
不说旁人,罗士信就是如此,回到山东老家,一家老小都殁于水患,也就是张须陀正好领兵经过,不然的话这厮估计也和程大胡子他们一样,从匪去了。
“也不用太着急,如今就算黄河泛滥开来,也冲不走几个人了……”
君臣对视一眼,都苦笑了起来,河南,山东,河北的郡县如今人烟稀少,水患再大,也伤不了大唐的筋骨。
可这事吧……温彦博就道了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1387章到任===
福不福的不知道,反正李靖刚到东莱,诏令紧跟着他就到了。
李破令他整顿军伍,尽快在秋天起兵。
诏书是两份,一份给李靖,一份则是给吴王李伏威。
杜伏威那边要稍稍安抚一下,其实也没多大必要,做做样子而已。
毕竟李靖率军出海不会在新罗有过多的停留,所以在兵权上两人不会有什么冲突之处。
李靖和杜伏威又都不傻,心里应该有数,这样一来,两人还有所争执的话,那就是不堪重用,两个人以后怕是谁也别想再独当一面了。
………………
李靖稍微有点闹心是真的,因为麾下的将领他都不熟,需要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
这次朝廷调往东莱领兵的人,无论是家世还是来历,都很复杂。
比如说萧嗣业,那是兰陵萧氏的后人,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在西北和吐蕃人的战事当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裴行俨则出身洛阳裴氏一脉,和河东裴氏同气连枝,同样出身名门,活跃在隋末战乱的战场之上,资历深厚。
只是这人先从王世充,后侍窦建德,弄的一身狼狈,之前被派去代州防备突厥,投唐之后至今还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功绩。
另外就是苏定方,河北悍将,在攻灭百济的战事当中立下军功,至今驻守在半岛之上,得等去到新罗才能见到人。
之外还有王雄诞,西门氏这样的水军将领。
真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和当年李靖,张伦,宇文镬三人率军入蜀所领的那些几乎清一色的晋地劲旅大不一样。
好在李靖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当年他给李渊办事的时候,也是孤身入蜀,领着拼凑起来的几千人,还不是打的各路蛮族抱头鼠窜?
有了那些经验,李靖倒也不怎么担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