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6/1986


而且领头的还是宇文士及,他们都是关西人,要好说话一些。
唯一的疙瘩就是当年李靖的兄长李药王曾经投于宇文氏门下,不过那已经是陈年旧事了。
而此时李靖关注的,只是大军的后勤粮草诸事,以及码头是否完备,海上停靠的船只到底能一次运送多少兵马等等。
东莱郡上下都很紧张,为了不让这位国丈找茬挑刺,宇文士及等人准备的也很充分。
李靖也不是来东莱挑人毛病的,问了问官员们,又在宇文士及亲自陪同之下视察了各处仓房。
李靖很满意,其实一直以来,唐军征战都非常注重后勤保障,后勤体系要比前隋完善的多。
和前隋的军旅最大的一个区别是,因为大规模的民乱导致唐军不敢大肆征用民夫,所以后勤体系多数是由军人自理。
这样一来,效率上便提升了上来,可弊端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在唐军大规模集结的时候,粮草供应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人数一旦到了十几二十万人,便无法像前隋那样,轻松的保障自己的后勤供应。
要知道,杨广当年可是在河北集结起了史无前例的百万大军。
这一个是府兵制的优越性给予了杨广施展他那绝无仅有的才能的机会,另外就是动用了数不胜数的民夫。
大业六年和大业七年两年间,战争尚在准备阶段,亡于路途的民夫就是以万人为单位计算的。
这也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规避的一件事,其实区别只在于动用民力的时机和力度上面,不在于要不要动用民力,这不是一个选择题。
唐初的局面决定了要避免大规模动用民力的事情发生,这是国力虚弱的表现之一,而不是说唐军征战已经彻底规避了民夫承担为大军运送粮草,甚或是参战的问题。
所以说,如今唐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只是暂时跟以前不太一样而已。
每次临战,唐军都会事先把足够多的粮草随着各部的集结,顺便运送到集结地点,为后续的粮草供应减轻负担,并争取时间。
这无疑给唐军征战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一个是无法长期作战,一个就是临时增兵的话会打乱整体部属,缺乏灵活性。
比如说去年杜伏威率军渡海,在后援上就不用指望大唐能做出有力的支持,直到今年,大唐才又集结大军渡海,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如果前方有事的话,这边也是无能为力。
………………
李靖对这些都心里有数,走了几趟,稍稍安抚了一下宇文士及等东莱郡官吏,便又单独见了一些军中将领。
这才在大军当中召开了来到东莱之后的第一场军事会议。
李靖孤身而来,并没有直入中军,和将领们唇枪舌剑,震慑诸军,那是演义中的情节。
从他得到任命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起了准备,当他召集众将来中军的时候,其实已经大致上掌握住了局面。
大帐之中,十余位领兵将军顶盔挂甲,列位于前,让这里的空气好像都带上了几分硝烟的味道。
大家发言并不踊跃,来自各处的军中将领们目不斜视,端坐于位,一副全凭大将军军令行事的模样。
西门氏作为账中唯一的女子,说话却还是那么没有顾忌。
之前她被李靖召见过一次,她觉着这位都督兄弟虽然是个关西人,岁数也大了些,还严肃的有点过头,可好像并没有大家之前说那般不好打交道。
人家也是个讲道理的人,有些话说了能听得进去。
………………
“我倒不担心海上会出什么事故,有王将军和西门将军在,咱们这些不熟水性的人应该不用担心去海里喂了鱼。”
大都督的笑话必须得捧场,于是账中便响起了将军们嘿嘿嘿的粗豪笑声。
王雄诞敲击着胸甲笑道:“大将军放心,就算龙王邀请大家去做客,俺也能带人去把大家抢回来。”
这话说的很是晦气,几双大眼珠子就瞪了过来,王雄诞毫不畏惧的瞪回去,不弱一点气势。
李靖还是一副端肃模样,其实心里已经乐开了花,浑身的毛孔都舒张了开来,军中的氛围还是比他那在江陵的都督府舒服啊。
这些孔武有力的家伙,一个个气血旺盛的样子,瞧着就让人高兴。
“咱们这些人到了海上,脚下就没根,上船之后,那便都得听王将军和西门将军的安排,谁要是不服,便把他扔下海,去让龙王招待他。”
大家乐呵呵的应诺之间,王雄诞和西门氏一下便有了身但重任,有所用处的感觉,心里颇为舒坦。
李靖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却话锋一转道:“只是你们两位要记得,大军随时都可能启程,船队一定要准备好。
别要我这里下了军令,你却又来跟我诉苦,那时我可就要拿军法来跟两位说话了。”
西门氏起身,行下军礼大声道:“大将军放心,俺们心里有数,之前咱们运送了两趟粮草到新罗,等到过两日船都回来,大军随时都可以登船启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