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3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1/1986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注定是一部堪称伟大的著述,足以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这部著作虽然不是出自李破之手,但他同样有自豪之感。
因为没有他的出现,也就不会有这部何氏工物。
他没有急功近利,让何稠这样的人去领着人制作什么攻城器具,建造城池,桥梁等等,而是用非凡的耐心,小心养护近十载,今日才终于结出硕果。
而何氏工物的出现,也必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起码在建筑学门类上,有着何氏工物作为支撑和指引,大唐将来便不会缺少能工巧匠,带动的将是生产力的传承和变革。
他有着充足的理由为此而自豪,因为他为整个文明做出了贡献……
后来人会怎么说,他不很在意,他只在意将来的十几二十年间,在他的治理之下,也许会有一番兴盛而又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气象……
===第1391章秋狩===
九月,寒风渐起。
今年的秋收已经完成,大唐的粮仓又比去年丰盈了许多。
别说现在没什么战事,就算此时突厥来攻,大唐的军队也不用再为粮草发愁了。
今年户部的户籍记录也很喜人,由于剿匪成绩显著,流散于山林的流民纷纷归于田土,大唐的人口数据终于不那么令人揪心了。
登记在册的户籍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粮产的增高。
而如今这年月,不用朝廷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思维模式,多子多孙多福,根本不存在任何其他想法。
也没有专家整天跳出来呼吁这个,叫嚣那个......
农人们更不管那些,只要世道太平,能生几个就生几个,这对战乱之后的复苏来说,确实是件好事。
..................
而这一年对于商人来说也是一个好年景,大唐开始整修各类基础设施,这肯定缺少不了商人的参与。
长安今年就冒出了一些官商,从朝廷的腰包中掏出了不少的通宝,银宝,顺便为朝廷的货币流通做出了颇为卓越的贡献。
比如木材生意就在今年迎来了最火爆的行情,各类建筑几乎都能用到木材,南边的造船业也有了兴盛的苗头。
所以各处山林也变得抢手了起来,贵族们虽然依旧拿着架子,不涉商事,可从中获利的总有他们的影子。
尤其是他们拥有很多山林的所有权,几乎是躺着就把钱弄到了自己家中。
好在唐初不存在什么土地兼并问题,官府手中握有最大的牌面,所以虽然木材生意火爆,但再是眼红,各类人等也只能喝些汤汤水水罢了。
另外就是北边各处边塞正在和突厥商议建立边市,几乎所有的商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行商的春天又要到了,前隋大业年间,那些偏远之地冒出了不少大富翁,做的就是边易的买卖。
无论是薛举,李轨,还是梁师都,武士彟,其实都属于这个范畴。
商人们最为看好的还是张掖的边市,丝绸之路,才是行商们魂牵梦萦的奇迹发生之地,只要你有胆量,不怕死,吃得苦,那就有可能一夜暴富。
无论是奴隶贸易,还是葡萄酒,琉璃盏,各类宝石,黄金制品,等等等等,都可以用中原常见的东西去换取,行商们能够从中赚取的差价只能用一本万利来形容。
北边的突厥王庭就差了不少,但你要是有那个关系,能把突厥人的战马换回来,同样可以很轻松的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
嗯,现在大唐还真不缺少战马,谁要是这么以为,估计要倾家荡产。
其实和突厥王庭通商,确实没什么好说的,牛羊和各类皮毛是最主要交易货物,其他的都只能算是添头。
也不怪中原王朝总是缺乏向北扩张的动力,他们太穷了,抢劫都不好下手。
..................
商人们现在最为关注的其实还是朝廷的商税,这个还在跟突厥人商议之中,估计明年年初就能定下来了。
科以重税是一定的,只是到底是几成的问题。
大唐刚刚平定了天下,商税对于朝廷的收入来说,占比寥寥。
行商们往来于南北,商税上还是依照前隋税制在收取。
只是边市贸易还需斟酌,外加李破还在琢磨着海上的生意,所以商税的制定就更需要仔细一些。
士农工商,商在末等,不过照着现下的趋势来看,商人地位的提升是早晚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