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1/1986


现在你再瞅瞅,官府的人爱答不理,比如给庙中僧人发下的田土,条件多多,今年已经误了农时,明年必须由和尚们亲自耕种,空置了哪怕一亩,也会来找寺中僧人的麻烦。
只这一条,就让佛心不很坚定的两个和尚满腹怨言,回到寺中就屡屡说起,想要回到天台山去。
其实从皇帝的口诏中就能看得出来,白马寺前途暗淡。
慧真和玄奘等人商量了一下,却都觉必须坚持下去,他们这次莽撞行事,带来的后果极其难料。
他们吃些苦头不算什么,若是连累了法华宗,或是江南僧众,那他们才叫个罪孽深重,圆寂之后一定去不了西天极乐世界了。
…………
“陛下,贫僧等人才刚安顿下来,庙中简陋,粗茶淡饭,无法尽到迎驾之责,还请陛下多多恕罪。”
慧真和尚把李破迎进庙中正殿,想绕过这里,去到僧房之中说话。
只是李破却迈步就进了正殿当中,以前正殿的门槛极高,说不定还真有机会绊皇帝一跤,不过现在嘛,门槛已经被人拆走,殿中也有了大片的雨水侵蚀的痕迹。
李破抬头观望了一圈,大佛虽然金身已破,却还端坐如故,旁边的佛陀就没那么幸运,有的被推倒在地,有的干脆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个底座。
此时听慧真和尚这么世俗的说话,李破不由一笑。
心说萧时文还真没说错,和尚们很是圆滑,只是跟他见了一面,这会说话就变通了许多,这样的人当官也是不差,你说当什么和尚啊。
当然了,照庙中的等级来看,侍奉佛祖怕是也和当官没什么不同。
李破一笑之间,嘴上又开始摆弄他那些奇谈妙论,“这就对了嘛,僧人修法,肯定不能穿什么绫罗绸缎,吃什么山珍海味。
朕听说以前江南大寺,坐拥良田千顷,锦衣玉食,来往的也都是达官贵人,比之世上名门望族不差分毫。
满脑子都是尘俗之事,烟火之气如此之重,那还修的什么法?参的什么禅?
以朕看来,僧人就应该吃得诸般人世苦楚,才能修身养性,种下禅心慧意……
佛门告诉世人,修的不就是个来世吗?和尚你说朕之所言对也不对?”
===第1507章佛事===
慧真和尚暗道了一声苦也。
皇帝言辞犀利,还专挑佛门的毛病,上次就已经见识过了,这次还又亲自登门,也不知打的什么主意?
当年文皇帝想要伐山破庙,其实就是觉得佛门弟子过于奢靡,与他倡导的节俭之风格格不入,才起意灭佛。
他其实并没有做出多少实际上的举措,前隋开皇年间佛门兴盛,却还得杨坚的助力颇多。
后来人都道杨广劝住了父亲。
实际上杨坚自小养在佛堂之内,对神佛的礼敬不比高僧差,他要消除的不是佛门之患,而是那些让他觉得玷辱了佛门的假僧而已。
后来还有人传说,是御膳官拔彪暴死,却留余息不灭,三日后醒转,说自己在阴曹地府见到了受苦的周武帝宇文邕,代其传话于隋天子。
说什么汝之库藏皆吾所积,你我以前还曾为同僚,现忠告于汝,吾在地下受千般苦楚,皆因灭佛所致,望你莫要循俺旧迹,同遭厄难,望汝好自为之云云。
说完这厮才咽了气,于是说得杨坚回心转意。
这种神神鬼鬼的故事屡有流传,不定就是佛门之人编造的,听着就不很对劲,宇文氏被杨氏的人捅了后腰,占了皇位。
宇文邕怎么还会来忠告隋朝皇帝如何如何?他吃饱了撑的?
反正不管怎么说,杨坚没有对佛门动手。
他那两位前辈才是真的厉害,一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以重臣崔浩为刀,大肆灭佛,最后遭了反噬,三朝元老崔浩族灭,拓跋焘被宦官所杀。
宇文邕灭佛,拆毁北齐佛寺无数,责令僧众还俗,做的也很粗暴,激起无数怨恨,也是英年早逝,死的不明不白。
这几位都是雄才大略的君王,更是晋末以来最英明的君主,他们不约而同的都要跟佛门为难,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佛门势大,勾连贵族,盘剥百姓,北魏时期是佛门最为昌盛的一个时间段,即便是到了前隋,佛寺的规制,样式上都还能看见北魏的影子。
尤其是海外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及倭国建造的佛寺,都是北魏规制,可见当时佛门之盛。
那会拓跋焘却行灭佛之举,可见他对佛门之厌恶,只是中原未曾一统,内忧外患之下,遭到反噬几乎是注定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得出来,宗教这东西不管在哪里,存在多长时间,都会跟国家政权产生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冲突。
佛门的教义还算温和,但涉及到利益的时候,一样会激烈的挣扎一番,就更不用说其他宗教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