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6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9/1986


…………
陈氏炖的鸡还是那么美味,陈氏还给炖了一条大鲤鱼,李破一边吃着一边连连赞叹,顺便假模假式的埋怨宫中的厨子手艺不精,远不如岳母做的美味。
借着吃饭的功夫,陈氏把陪在身边的女婿赶了出去,又犹豫了一会,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破一看,明知故问的问了一句,“您可是有事要说?”
陈氏这才言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陛下,战事打的差不多了吧?”
李破笑着点头,也不吊人胃口,只是道:“您是想问老师何时回京吧?”
陈氏扭捏了一下,最后叹息一声道:“陛下,他这一走又是两三年……若是还年轻,我也不说什么。
那些年他常年在外,我从无一句怨言,只是在家中照顾好孩儿就好。
可如今我们皆已老迈,他却还这么醉心于功名……我很是担心,前些时封侍中亡故,听着就让人揪心。
他今年已五十有七,又非是在外为官……我……”
陈氏说的断断续续的,却是说的李破心里发堵,真想告诉她,虽然他不晓得李靖到底活了多大岁数,可他知道李靖乃长寿之人,且能用一阵呢。
之前他屡屡想及那些有所建树的老臣,就从来没把李靖算在其中过。
但话不能这么说,他只能颇为无奈的劝慰道:“您就放心吧,老师身体硬朗着呢,明春时估计就能踏上回程。
等叙功一过,我就把老师留在京师……
唉,老师的心思您应该懂的,他并非醉心功名利禄之人,只是自负才干,想要一展所学而已。
想让他安安稳稳的在京为官,您瞅着吧,没两年他就烦了,到时您怎么说?又让朕怎么说?”
这是大实话,陈氏和李靖做了几十年的夫妻,哪里会不明白丈夫的为人秉性?
此时不由揉了揉额头,苦笑一声道:“陛下这话说的……若是让他听闻,定然要饮上几杯,道上一声陛下知我的。
也罢,就随他去吧,少年时他就常说,好男儿当
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蹉跎了那许多年,如今到底是扬眉吐气了,回来不定怎么趾高气扬呢,我若阻他,倒成了我的不是。
陛下给评评理,不服老的人我见过不少,却没见这么疯的,你说他这是跑了多远?连封家书都快送不回来了,有什么好得意的?”
李破嘴角抽动,尴尬非常……
===第1574章朝会===
太极殿。
吏部官员以吏部尚书裴世清为首,陆续到来。
七八个人,都是吏部高官。
等人来齐了,李破把手里批改完的奏折放下,“众卿都到了吧?马上过年了,看诸位起色都不错,看来今年是个好年景啊。”
臣下们听了皇帝的开场白,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元贞六年,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一年,甚至可以说是大唐兴盛之始也不为过。
这一年为什么这么重要?
各处战事上的胜利在这些朝臣眼中其实还在其次,他们看到的是唐律已经修改到了第二版,这意味大唐的官制,律法,田亩制度等等都有了一定之规。
再有就是内部的战乱已经平息了几年了,百姓得以休息,老天爷也开眼,大唐各地风调雨顺,粮产一年多似一年,国力渐增。
还有外交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功绩,与宿敌结成了牢固的盟约,周边小国灭的灭,剩下的皆都遣使来朝。
大唐的各行各业也眼见兴盛了起来,那些外来人的加入,也让大唐充满了活力,生机勃勃间,已经能看出些盛世来临的迹象了。
如此种种,用后来人的话说,那就是大唐正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且渐渐加速,一直到开始狂奔。
这就是大唐元贞六年,前面几年可以说是戡乱定策之年,而元贞六年可以看做是一個分水岭式的年头。
大唐越来越兴盛,官员们也就越来越体面,因为他们是国家强盛最直接的收益群体。
比如官员们的衣食住行比之前几年,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到了元贞六年,因为皇帝终于同意修建宫室之故,官员们也终于可以放心的享受一下生活了。
把自家的宅院修的舒适些,园林弄的齐整些,再派人去买些田土,左右顾盼着,家人的生活好像就日渐丰富多彩了起来。
这些在大唐如今的服饰上就能看出一二,贵族们的穿着渐渐有了追求华丽雍容的迹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