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6/1986


所以现在他见到李原的时候,就会时常安慰自己,有自己这样的父亲,打下一片扎实的基业,儿子平庸些未尝不是好事。
…………
见两个臣下给他来了个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李破也不为己甚,又和他们喝了两杯,表明了自己的欣慰。
不能让臣下理解错误,就是要他们知道,大家观点一致,我很高兴。
果然,饮了两杯的温彦博和萧禹,笑容都变得真实了起来,显然明白这是对了皇帝心意了。
算不得什么功劳,但能让皇帝满意,做臣下的很多时候求的不就是如此吗?
君臣一边吃菜一边饮酒,又天南海北的闲扯了起来。
萧禹酒量浅,不多时便已面红耳赤,“倭国已灭,陛下名之为扶桑,百济,高句丽也为大唐所除,陛下命之为朝鲜。
往南还有琉球,不如陛下也给换个名字,不久亦为唐土焉?”
温彦博乐了,“琉球无甚特异之处,遣一使者前往,琉球定然惶惶而拜,大军出海也有两三年了,臣觉得该是歇一歇的时候了。”
又来跟俺作对,萧禹心里怒哼一声,想要跟温彦博再较量一番,可想想对方说的话,却又不得不承认,温彦博说的很有道理。
大唐立国六载,就打了六年,尤其是东海战事,开始的时候,朝中反对声可不在小,所以只是派了数万兵马。
就是这数万人在吴王杜伏威率领之下,一战便击破了倭国和百济的水军,顺势登岸,连战连捷,直入百济王城。
灭掉了百济的同时,也平息了朝中的反对声音。
而到了第二年,动员的兵卒便剧增到了十万人,由大都督李靖率军出海,征讨倭国。
待到征伐高句丽的时候,出征大军的人数已是去到了二十万人,再加上从倭国,百济,新罗征调的从属人马。
水陆人马足足三十多万人陈兵于半岛之上。
所以朝中就有人说,攻灭高句丽之战,其实是打了有三年之久,很多人都很赞同这个说法。
他们认为从吴王杜伏威率军出海的那一刻起,攻灭高句丽的战事就已经开始了,之后大战近十数,小战数十次,才敉平东海,整个算下来,也就构成了大唐的东海战略。
…………
仗打了三年,可以说是糜耗无数,大军至今未曾班师,再去打琉球,萧禹觉得自己应该是喝多了,才会张嘴就乱说。
也许皇帝也喝多了,只见他欣慰的瞅着两个臣下,点头道:“是该歇歇了,海外风大浪急,以前历代也不是不想出海,但多数为风浪所阻,眼见得不偿失,大家也就歇了出海之心。
也许合该我大唐国运昌隆,出海至今,船队从未遇险,和那些岛上的倭人,百济人,高句丽人征战,都属劳师袭远。
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却每战必胜,除了军略定的好,军前将领指挥得当,将士奋勇等等之外,也只能说是邀天之幸了。”
===第1589章私宴(三)===
“萧卿有雄心,这是好事。
你们作为相辅,任何时候都不能失了进取之心。
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便开始琢磨着怎么建高楼,怎么稳固家族权势,怎么收拢党羽,怎么争权夺利……这都是常有的事。
如今天下太平了,奢靡享乐之风渐盛。
朕其实并不觉得是坏事,大家打了这么多年,求的不就是一个平定天下,让臣民越过越好吗?
但话说回来了,所有事做起来都要有分寸。
朕不能觉得大势已定,便和那些昏庸之人一样,大兴土木,任意挥霍。
臣下们呢,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只想醇酒美人的过上下半辈子。
立下开国之功的都是有才能的人,一代之才,为一代之所用嘛,朕还年轻,不怕有人功高盖主。
你们也不老,有很多事需要去做……
朕的心意,你们应该懂吧?”
这些话说的没什么重点,属于泛泛而谈,可配着李破那沉沉的语气,也就营造出了肺腑之言的语境。
两个臣下细细咂摸,理解各自不同,却都有所收获。
其实没什么不好明白的,皇帝在向两位宰相表明心迹,说的就是自己雄心犹在,要做的事情很多。
他们这些臣下那就要打起精神来,不能畏首畏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