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6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8/1986


所以不如就势认了这个错,也不过是识人不明而已,想来陛下也不会为此而加罪于东翁,至于其他事,您又不在省中,何错之有呢?”
这话说的就比较有见地了,长孙顺德一下也明白了过来,若是有他的事在里面,就算他躲在家中也是无用。
什么轻涉险地,那是以前的事了,大家怕东宫谋害,入宫之前都要三思一番。
如今是什么时节?皇权稳固,乱臣贼子销声匿迹,除了皇帝谁又敢在宫中设伏于人?
最重要的是他不在省中,正是一头雾水,就算有人谋算于他,他也必须是到御前分辨,入宫迟了才叫糟糕。
这时幕僚们也明白了过来,有人立即道:“文珍兄说的不错,值此之时,出不得大错,但小错却无碍于事,东翁还是赶紧入宫,以防小人在陛p;
“东翁千万记得,在陛无情无义,那就糟了。”
长孙顺德连连点头,觉得身边的几个幕僚果然大才,不枉自己养的他们一个个白白胖胖的。
长孙顺德起身,立即命人给他换上朝服。
几个幕僚打开了思路,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事。
有的说入宫之后只认个识人不明,其他的一概不能认下。
有的则说入宫的路上,也可派人多问问门下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让陛下恼怒至此,打探出来便好,打探不出也没什么,到了御前随机应变即可。
长孙顺德出门的时候已经镇定了下来,他这一辈子遇到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只是生死攸关的就是献城那一次,事后也证明他做的很对。
现在这点事故其实不算什么,就是他太过在意相位,所谓关心则乱,乍一听闻出了事,就不会去多想,立马就有点慌了神。
唉,还是权位动人心啊……
骑在马上的长孙顺德暗自叹了口气,随后想的则是,等这事过了,还是得宴请杜淹等人一遭。
杜淹任职礼部侍郎也有几年了,之前想转任吏部侍郎。
打的自是一副好算盘,吏部尚书裴世清年迈,他若能转任吏部侍郎,凭他的资历,等裴世清去位,将有很大的机会接任吏部尚书之位。
不过最后没成,升任吏部侍郎的是房玄龄和颜师古两人。
长孙顺德当时和杜淹一样失望,如果杜淹能到吏部任职,他们两个内外相助,会更增声势。
不过现在看来也不错,礼部尚书李纲也那么大岁数了,这一任下来,也应该告老了,杜淹若是能接任礼部尚书,同样不差多少。
只是杜淹的野心不比他长孙顺德小,前些时日两人闲聊,听杜执礼的意思,是盯上了户部尚书之位。
因为他听说苏亶有意尚书右仆射之职,这倒不是什么秘密。
尚书令,左右仆射,这都是尚书省的高官,如今两个缺职,尚书令之位就不用指望了,看现在陛下的意思,好像不再想设下尚书令。
左右仆射就是尚书省的两位主副高官,苏亶若能晋尚书右仆射,那户部尚书之职杜淹就想去争一争。
===第1623章省中===
杜淹和长孙顺德从洛阳的时候开始便同殿为臣,后来洛阳乱起,世阀中人也变得朝不保夕了起来,于是两人先后西逃。
就像当年衣冠南渡差不多,河南世族纷纷逃亡关西,就算规模没有那么大,却也极大增强了关西的实力。
杜淹和当时很多人一样,本身就是关西人,京兆杜氏正是关西世阀中的一员,而且人家底蕴深厚,连祖宅所在之处都被称作杜陵。
回到关西之后,因与侄儿杜如晦不睦,名为李世民一党,实际上却与太子李建成勾连,后来被封德彝告知了李世民,于是受到了压制,仕途一直没什么起色。
但人家在洛阳是当过吏部尚书的人,为官资历在那里摆着,上进心不比长孙顺德差,所以这些年一直在谋求高位。
因杜如晦兄弟如今只剩下了一个杜楚客,渐渐杜淹也得到了杜氏的支持,使得杜淹底气愈发充足。
这次看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就是还没有明言罢了,长孙顺德也就没有表达自己对其的支持。
其实就是在等着杜淹开口,好落下这个人情,当然了,大家既然同为“一党”,那你先得帮我晋了侍中之位再说。
换句话说,就是标准的政治交易,长孙顺德一旦成为了宰相,在朝中说话的分量也就不同以往,再来帮助杜淹争夺户部尚书之位就很有力。
在长孙顺德看来,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这些年大家为官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
长孙顺德想的也不算错,官场生态向来如此,派系党争哪个朝代都避免不了。
朝中高官的位置就那么多,你有我无,每一个位置都十足珍贵,争夺起来自然激烈无比。
像长孙顺德在门下侍郎位置上待了好几年,就是因为上面的位置满了,你要想再进一步,除了把上面的人拉下一位两位来,不然那就得耐心等待。
有些人熬着熬着就老了,有些人则正巧赶对了时候,跳着高的升迁也不是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