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5/1986


可王氏主枝根本没搭理他,最后闹的他九死一生,差点没被人砍了脑袋,算是把这厮给得罪惨了。
如今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原郡守,属下官吏竟然没有一个王氏子弟能晋升要害职位,可见其用意如何。
对于晋阳王氏来说更糟糕的是,王庆任了并州总管。
相比王禄,当年王庆就被王氏主枝整治的更惨一些,父子相离不说,竟然有人在王氏主枝支持下,还要谋夺他家的家产。
待他来到晋阳,好事可就再也别想轮到王氏了。
王氏主枝派人来见,都被他拒之门外,一副打定主意要让王氏好看的样子,比之当年李元吉,也就是没有故意羞辱王氏家门而已。
前两年王琦回乡省亲,为祖父王丛奔丧,王氏那些人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还想在昭仪面前拿乔,由此可见王氏的有识之士已然不多。
王泽在长安另立门户,晋阳王氏的衰败已不可避免。
当年李渊父子整治他们,他们还有反抗之力,可这些年过去,这个矗立晋地千年的大族已呈分崩离析之势。
其实也不能全怪他们,李破主政晋地之时,确实也是把瓦解晋阳王氏,以及河东裴氏当做一件大事来办的。
对于这种地上的名门望族,急切间很难连根拔起,李破不缺耐心,如今你看也不就有了结果吗?
王氏大族盘踞晋阳已久,如今别说跟突厥人交易了,便是谨守门户也已分外艰难。
有科举选材之制,王氏想像当年一样相互援引,占据晋地要害职位已不再可能,有才能的子弟亦纷纷出走长安,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他们积攒下来的田土,在一轮轮进行的土地划分改革中,也被夺去了大半。
所以说从人才,经济上,已经断掉了这个千年大族的根基,即便有些王氏中人还不愿承认,可两田制就像绞索一样,套在了他们的颈项之上。
没有太多额外的收入,只每年需要交上的税赋,便已经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于是元贞六年初的时候,王禄便下了狠手,把那几个得罪了王琦的家伙以欠税的罪名下了牢狱。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晋阳主枝的家老,你动一个试试,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几个胆上生毛的家伙。
可如今就成为了现实,被王禄狠狠一巴掌打在脸上,王氏主枝算是彻底悲剧了。
在晋阳传为笑谈的是,王氏的几个人去向并州总管王庆告状,不想却碰到王庆正在跟王禄饮酒……
你想想当时有多尴尬?自己人下手可比李元吉那样的外人凶狠的多,因为大家本就知根知底嘛。
王禄心情舒畅,还跟王庆摆活,“听闻当年总管被这些人逼的走投无路,今日俺就替总管出了这口恶气。”
王庆哈哈大笑,“都是同族,不用做的太过,要做到有理有据,不能让人以为咱们因私仇而报之,陛下听闻怕是会不高兴的。”
于是两个喝的醉醺醺的家伙嘿嘿嘿的笑了起来,都觉憋了很多年的这口气,终于发泄出来一些,心情很是快美。
其实以他们的权势,早就能动手了,可碍于名声,却都在犹豫当中,最多也就是耍弄些手段,让王氏主枝的人过的惨一些罢了。
现在则已顾忌太多,主枝的人自己作死,宫中的贵人出身主枝,你不去巴结也就算了,竟然还把人给得罪了,真是……好机会啊。
…………
王智辩去到晋阳的时候,王庆和王禄一起接待的他,没王氏主枝什么事,王智辩的家卷都已迁到长安居住,他也没兴趣去王氏祖宅祭祖。
这次回到晋阳,主要就是为了探望一下老上司。
说起主枝的种种来,三个人算是找到了共同话题,王智辩还不像王庆,王禄两人,是个标准的武人,说话就更为直接(难听)。
连当年王丛纳妾,他爹去送了贺礼,没想到却被王氏的门官拦下,硬生生没让进门的事情都叨咕了出来,引起了王庆和王禄的很大共鸣。
欺人太甚,三个位高权重的家伙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愤慨。
可话说回来了,不管他们怎么愤恨,却也不会真的把晋阳王氏弄的房倒屋塌,人丁尽绝,更不会去刨晋阳王氏的祖坟,那里还埋着他们的祖宗呢。
他们三个百年之后,会不会入祖坟安居,也是个问题。
这就是当世的家族,血脉相连,割舍不断,所以晋阳王氏才能延续千年,一直不曾断绝,只不过大灾大难都度过去了,今日今日却碰到几个“败家子”,埋头挖起了自家的墙角,还挖的挺起劲,暂时看不出罢手的迹象……
…………
翌日,王庆和王禄两人陪着王智辩去探望了陈孝意。
陈孝意看上去还不错,见了王智辩有点激动,陈孝意当年临危受命,履职雁门,王智辩是他最为得力的部将。
当日陈孝意献雁门予李破时,很多人都很反对,王智辩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如今事实也证明,两人当年做的很对。
让代州三郡归一,上上下下没有再经战乱之苦,功劳倒在其次,在陈孝意看来,他是建下了一份大功德,对雁门百姓有了交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