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7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9/1986


好在李春还知道个轻重,不会来长安令尹衙门寻事,不然他就真的没处可躲了。
李破听了原委,没当回事,因为换了是他,也要跟元朗这厮计较一番,元朗从小就是这样,时不时就要耍一下小聪明。
有时不是故意的,有时看着就是上赶着想让元老头给他几棍子,及到年长,这毛病也没改过来。
别看他现在委委屈屈的好像受了多大冤枉似的,说不定自己正乐在其中,觉着这日子才算过的有滋有味。
李破也懒的安慰他,干脆的改了话题,“元老如今身体怎么样?朕听说他住在海事学院那边都不愿意回家了?”
元朗眨巴了几下眼睛,心说你就护着李大娘吧……
嘴上却道着,“阿爷身子骨还好,俺们兄弟都劝他在家里安享晚年,可阿爷不乐意,总想找点事做。
陛下你是不知道,就咱们没进长安那几年,阿爷又给人家养马去了,等咱们入主关西,可把那些雇主给吓坏了,都来登门致歉。
送的礼物还很贵重,弄的阿爷很是过意不去,前些年就不愿出头露面了,唯恐让人不待见。
咱们元氏的一些亲戚以前不见人影,如今听说阿爷在家常住,便也纷纷到家里走动,让阿爷很是厌烦。
于是听了姨丈的,找了点闲事来做,后来就喜欢上了垂钓。
海事学院那边不是挖了个大坑嘛,他就常去那里溜达,指手画脚的,后来还混了个监工来做。
等大坑挖好了,又注了水,阿爷就让人放养鱼虾,为此还让俺去司农寺寻人说话,督促他们在湖边种植园林,承担花费。
陛下也有两年没去海事学院巡视了吧?那边现在是一年一个样子,书院的马祭酒还请了阿爷为大湖命名。
阿爷自小也没读过几本书,嘿嘿,最后张口就把那里称之为了昆明湖。
哈哈,昆明池啊,可不就在长安旧城的南边,也是汉时所建,地处阿房宫遗迹之畔,现在还在那里摆着呢。
你说海事学院又挖出个昆明湖,啧啧,当时马祭酒脸都绿了,赶紧让阿爷再给换个名字。
阿爷您是知道的,执拗起来八头牛都别想拉回来的人,立马就不乐意了,说什么当年汉武帝建昆明池也是为了操练水军,咱们海事学院挖了这个大湖亦是同理,那还费事起什么名字。
汉时的昆明池先生为大,咱们这昆明湖做小,都是兄弟有何不可?”
听到这里,李破也不由哈哈大笑,点头赞道:“元老说的很有道理嘛。”
元朗就有些牙疼,他还想着让姐夫亲口给起个名字,也好压住他阿爷,嗯,他可能又皮痒痒了。
这事要是办成了,却被自家阿爷闻听是他从中作梗,换来的准定又是一顿胖揍,这厮总喜欢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只是他没想到姐夫听闻此事后会是这么个反应,顿时大感受挫。
…………
说话间,京兆尹的官署已经到了。
京兆尹的办公地点和长安县衙连在一起,是把几处民房打通建成的官衙。
以前京兆尹是在长安城中办公,有很多人对这个职位不太明白,京兆尹在前隋是正经的三品高官,相当于后来的京城市长。
长安左近九县都归京兆尹管辖。
时人对京兆有左冯翊,右扶风之称,管辖的范围几乎把关中平原尽数囊括于内,中心处就是长安城。
魏时曾改京兆为京兆郡,长官为郡太守,之前之后都为京兆尹,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太守的职位,只不过掌管的地方近在京畿,所以为天下太守之首领而已,品级上也必定要比其他太守高上一级。
大唐立国之后,有鉴于京兆尹品级虚高,几乎与宰辅同列,于是将其降为正四品官职,并剥夺了因战乱而加的乱七八糟的兵权之类的职责。
当初李渊入长安之后就没有设立京兆尹,为的就是怕有人心怀异志而作乱,不过后来长孙无忌执掌长安县,还是为李世民提供了不是机会的机会。
大唐则有序的恢复了京兆尹治理民生的行政职责,也就是说,自魏晋以来京兆尹职权过大的问题被解决掉了。
而元朗元仕明是大唐立国之后的第二任京兆尹,之前任职京兆尹的是房玄龄,元朗则为长安县令。
房玄龄入中书任职之后,元朗接任京兆尹之职,前些年人事上的变化非常快,如今就不成了,各种规章制度渐渐趋于稳定,官不满一任的调动已经越来越少。
…………
冬末时节,皇帝出行四处溜达,也就是出来透透气,并非有何目的。
只是立国六载,李破还没来长安旧城瞧过,今次纯属兴之所至,随意为之罢了。
先也不去游览汉时宫宇,进到京兆尹官署的后面,晚上的时候,元朗陪着他饮了几杯,像之前入城一样,说说闲话而已。
酒至微醺,李破便停杯不饮,再问了元朗些政事上的事情,便让人引着去宿处安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