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7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9/1986


皇城中这么多的人家,若群起效彷,朝廷还过不过日子了?”
皇帝平日言谈都是这么诙谐有趣吗?怨不得喜欢聪明人
没能把这座府宅推辞掉,范进颇为遗憾,可这会心情却越发放松了下来,皇帝起于草莽,在平易近人上面其他皇帝应是比不得。
就像当年派他去凉州,说话那叫一个有道理,如非范进新降,没什么忠诚度可言,不然的话,脑子一热,那肯定是要踊跃献身的。
于是范进也不再在府邸之事上纠缠,说了半天都围绕着这个,皇帝不烦,范进都觉着有些不合适了。
见驾之际,你老是谈论自己的居所,那肯定不是聪明人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趁着皇帝心情好,一边心不在焉的用饭,一边汇报起了自己在凉州的所作所为,夹杂着一些凉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种逸闻。
说起凉州的事情来,范进如数家珍,他对那里太熟悉了,十年的时间,顶算平常官员的两个任期,很少有人会选择在一个地方待这么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一个半任期,也就是八年的时间,已经是许多官员的极限,再无调任,升转的话,就说明你把谁给得罪了,压住了不想让你走人,那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比如当年之李靖
===第1678章胡事===
范进情况特殊,在凉国做了高官,到了元贞二年,凉国再次内乱,范进联系了许多人献了凉州。
所以说他这个凉州总管也才当了四年多的时间,还不到一任呢。
“前隋之时,凉州之弊在于吐谷浑,彼辈散于西海,高地各处,时有作乱,如今吐谷浑已去,羌族代之,日久必为祸患。
前些年白兰,党项诸羌为吐蕃逼迫,逃下高地,附于凉州,与西北羌人部落多有勾结,元贞四年时,臣命人查探了一下,只那一年,羌人各部联姻便有数十起,此乃渐成一体之势。
臣觉得朝廷应该早做打算,不然定是后患无穷”
李破一直没有怎么说话,西北的情形大多他都知道,只不过朝廷把总的一般都是大方向,细节处就无法跟地方守臣相比了。
别看事情都是各地守臣报上来的,可与实际情况肯定有所出入。
而且地方守臣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报喜不报忧,所以他们的权力才需要监督,也就有了各道督查使,以及御史们的用武之地。
之前凉州总管府报上京师的就大多都是喜讯和功劳,只有献计献策的时候才会提及凉州的弊端。
而一直以来,也没听说范进奏报过羌人易生祸乱的事情,反而对凉州的大局屡屡做出乐观的估算。
如今回京述职,却是把羌人单独挑了出来,觉得他们势力增长很快,高地上的羌族部落和凉州的羌人有渐成一体之势,是个很不好的苗头。
李破在心里稍微琢磨了一下,便知道这是范进故意给自己留下的进身之阶,只有在面对皇帝的时候,才会说出口的东西。
由此也能展现他的才能。
李破暗自点头,守臣为自己着想,倒也不算错,而且眼光也放的极为长远。
羌人是个日后能建立西夏国的民族,和东北的契丹,靺鞨等族类比较相像,如今还看不出什么,很多年之后成长起来却能为祸一方,进逼中原。
如今不论是契丹,还是靺鞨,也就是以后的女真,甚至是西北的羌人,情况都还相类,连统合为一个族群都做不到,还得是外人给他们扣上一个标签才成。
范进的眼光很是独到,把羌人比作了另外一个吐谷浑。
只不过想要引起李破的重视,却还不够有力。
因为李破非常明白,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但却还是有匈奴,突厥等外族崛起。
等到中原王朝衰弱之时,没有了西夏,辽,金,一定还有其他族类趁势而起,几百,上千年后的世界谁能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想要从源头上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外敌,是极为愚蠢的想法,做那些无用功,不如极力强大自身,改革社会体系,以及技术。
比如说大唐能一直保持现在这种日新月异的进程,等过上个一百二百年的,把枪炮造出来,那些骑着马,嚼着腥臊的肉干的家伙,来了估计就是送菜。
在和游牧民族的斗争当中,保持住明技术的先进性,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草原不是东边的那些海岛,海岛上的土着都抓到大唐来做工,很可能便灭了他们苗裔,也许就不会再出现到处认祖宗的倭寇了。
可游牧民族不一样,到处游荡的他们,你杀光一批,也会再来一批,任何王朝拿他们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大唐其实还算好的,虽然不能消灭有威胁的北方游牧民族,可对草原的控制力,却比秦汉,乃至于前隋都加强了许多。
被后来人所诟病的联姻之策,其实是大唐非常犀利的武器,正是有了血脉牵连,所以大唐可以时不时的精准干涉草原部族的内部事务。
只是面临的困境也和前朝没什么区别,即便能够施加影响,可想要同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却绝无可能。
主要是中原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中原太富足了,中原的官员们都视草原为畏途,那就更不用指望百姓们愿意北迁。
只靠联姻的话,是无法做到把草原甚至是西北这等荒蛮之处,彻底融入到中原这个大家庭中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