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8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3/1986


目的地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就是大唐的南海道。
这条路走顺了的话,好处不言而喻,就算不能弄回来些好东西,也会加强大唐对南海各郡的控制力度。
南海大都督李道宗已经在南边待了好几年了,一年之中上表个一两次,证明自己还活着,境况却越来越不容乐观。
那边山高林密,阴雨连绵,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李道宗和他的属下们算是受了大罪,病倒的一片接一片,非战斗减员严重,如果再不管不问的话,过个两三年,那边的人自己就死绝了。
阚泽等人就劝李道宗回去交趾驻扎,李道宗不同意,朝廷让他们在这里站住脚,建设码头,一旦离开的话,有违朝廷诏令不说,还可能让山中那些野人卷土重来。
南边的扶南,西边的真腊也需要他们在这里给以震慑,所以大家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咬着牙也得挺住。
而这一挺就是好几年,码头修建起来已经有一年多了,连东边的大岛上李道宗都带人去建了两个小码头,就等着朝廷许诺的船队过来接应他们,那叫一个望眼欲穿。
要不是北边的南海九郡又派了五千人过来支援他们的大都督,不然去年李道宗鉴于越发艰难的处境,说不定真就跑回交趾等消息去了。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1609章刻薄”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第1702章工程===
如今和大唐通商的国家也不少了,东西突厥,山南三国,东海上的几个小国都灭亡了,只剩下了新罗和琉球。
琉球使者三月份刚到的大唐,可谓是姗姗来迟。
他们主要是在观看大唐和高句丽的战事,以胜负来定到底要倾向于谁,实际上是心里没点逼数。
大唐和高句丽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庞然大物,不管谁输谁赢,也没你个小小的琉球站队的机会。
而且大唐已经灭掉了倭国,离着琉球咫尺之遥,你若晚来一步,大唐的战船说不定就开到琉球列岛的边上去了。
不过也能理解,小国寡民的岛屿国家,就像井里的蛤蟆一样,没什么见识,他们只记得当年中原人曾来攻打过他们,还记着仇呢。
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和无冤无仇的高句丽结盟,中原内乱的那些年,他们也正是这么干的,绕过倭国,去向高句丽人献媚。
好几次都请求高句丽出兵教训一下倭国,让他们别老是隔三差五的到琉球来骚扰他们的渔船。
到了大唐把高句丽给灭了,消息传到琉球,琉球国王再也不用犹豫,立即派人到大唐东海都护府求见大唐官员。
等到他们来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来到了大唐元贞七年三月。
李破也懒的接见他们,都交给了鸿胪寺来办,这其实就是之前所说的要把和大唐交往的邦国分开等级,琉球民只几万,占着一些东海上的岛屿,是属于最末等的那种小国。
把它看做是一个国家都抬举它了,那只能算是岛屿联盟,岛上的那些人很难说来自哪里,那上面也很难诞生土著人种,估计都是外来人,离着最近的倭国和中原是首选。
这个问题许多年后都一直争论不休,归属权更是你争我夺,大唐年间更是不用较真。
…………
元贞七年,朝廷有意整饬通商之事,厘定税法以及商路上往来之人必须具备怎样的资质,比如说必须有本国出具的通关文书,甚至于本国的税收证明等等。
这些事情得与通商国家商谈好了,才能实施,按照估算这事得拖个两三年的时间,现在除了东西突厥,新罗还像回事,其他都很原始落后。
你跟他们商讨规范通商事宜的事情,那纯属对牛弹琴,所以还得手把手的教,那就有点费劲了。
其实这都是为了和跟西域,东南亚或者南亚次大陆的通商做的准备,到底结果怎么样,商人能获利几何,对大唐到底有多大的好处,连李破自己心里都没底。
不过大唐想要扩散它的影响力,通商是个不错的路子,战争手段行之有效,却十分粗暴,和通商比起来各有优劣,当然也还可以相互弥补。
大唐的商队走的越远,越能扩展大唐影响力的边界,说起来大唐总不能不如七八百年前的前汉吧?
…………
四月的大朝会重点说的就是这么两件事,其余的大事前几个月已经商定的差不多了,没必要再在大朝会上磨叽。
隔了一天,李破出城主持了春祭大典。
春祭每年都会举行,不用怎么细说,只是今年夹杂着东海大军班师,有昭告天地之意,所以比往年更加盛大庄严。
而春祭前后,春耕已然开始,别看去年冬天冷了些,可今年开春天气还是很暖和的,只关西地面上,几场春雨下来,大地复苏,生机盎然。
三月末尾的时候,春耕便已开始。
司农寺和户部的官员们奔赴北方各道,督促各地官吏不得误了农时,南边人家春天来的早,有的地方更是一年两收,就更是朝廷关注的重点。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唐的基础工程建设在三月份就已继续开启,几条运河的清淤工作去年秋天便已大致完工,今年做的是沿着运河巩固堤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